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
-
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
网上有关“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三年级# 导语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①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注释
①丈:原市制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
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导入
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作者和背景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在“文化*”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
迸溅:繁密:
稀落:伶仃: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酒酿:
四、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
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五、赏析第一部分。
1.叫学生先读第一部分,注意体会文中的写作顺序、角度、方法及作用。
2.提问讨论:
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
〖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
问: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的。〗(可让学生举例。)
问:作者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让学生分别举出比喻、拟人的具体例子,体会作者语言的美。)
问:作者生动形象的给我们描绘出紫藤萝花的一些什么特点?
〖写花瀑,突出其繁盛;写花穗,表现其活泼热闹;写花朵,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娇媚的特征。总的让人感到这一树紫藤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热烈,那么欢乐,那么活泼,那么妩媚,那么充满了无限生机。〗
3.再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体味文中那美妙的语言、绚丽的画面和无限的生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各自试读的基础上展开朗读比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刚才做过的注音和词语解释一遍。
2.做“一颗一练”中第二课的全部作业。
附板书设计:紫藤萝瀑布
宗璞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
第二部分:(7—9段)忆花
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在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讲读第二部分。
1.先让学生朗读第7段,然后提问讨论。
问: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看花前,作者因小弟身患绝症,心上压着“焦虑和悲痛”;看花后,“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再请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这7、8、9段。然后归纳各段的段意。
〖1赏花的感受──花瀑带走了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忆花的劫难。
3颂花的生机。〗
4.提问讨论,理解8、9段文章内容。
问:作者是怎样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的?
〖第8段开头一句就是过渡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就从眼前的喜悦过渡到了梦幻的境界,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问:过去紫藤萝为什么会遭劫难呢?从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的?
〖因为文化*遭的劫难。从“十多年前”说明正好是哪个年代,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问: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说“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作者从紫藤萝的劫难和眼前的勃勃生机的变化中,对花瀑有了新的感受,对人生有了新的感受,所以说用“流向心底”来表达这种感受,表达这种认识的升华。这种升华在第三段中表达了出来。〗
二、讲读第三部分,理解主旨。
1.让学生读课文后,找出表现认识升华和全文主旨的句子。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引导学生领会这部分新奇美妙的比喻和丰富的内涵。
问:怎样理解后两段的一连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
〖“花舱”的比喻引出其中装的是“生命的酒酿”比喻,正是这“生命的酒酿”让花儿张满了帆,航行在这花的河流上,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多么壮丽辉煌!人生如花,航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儿正用得上我们才学过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于是作者“加快了脚步”,融入了这永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之中,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
3.可让学生齐读后两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领会)
问:第一、二课的三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第一、二课的这三篇文章,主旨都是写对人的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的领悟。都是散文。但前两篇的题目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敬畏生命》重在抒情,揭示人洞察到的生命本质;《热爱生命》重在说理,告诉人们怎样对待生命;《紫藤萝瀑布》是托物喻理,通过描写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来歌颂生命,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长河永无止境的感慨。《敬畏生命》和《紫藤萝瀑布》都是从观察描写一种植物的壮美的生命现象入手,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敬畏生命》是直接的感悟,《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在描写方面特别细腻生动,值得同学们好好学习。(在讲的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不必讲得太多。)〗
四、课内指导学生做练习一、二、三题。课外做《文段阅读》。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改为课内做“一课一练”,另外增加时间作课后练习,及作业讲评。)
附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
第二部分:(7—9段)忆花
1赏花的感受──花瀑带走了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2忆花的劫难。
3颂花的生机。(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2)
以下是教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教学目标 :
知识储备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能力培养点:
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
感受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教学重、难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型:赏析课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中精美语句的含义,发挥想象和联想,再现紫藤萝瀑布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2.领会修辞的作用。
3.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花瀑的象征意义
怎样赏读呢?
出示课件:?赏读?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
请同学们把你刚才画出的部分进行赏读。
谁愿意把你画出的部分为大家美美地赏读呢?
学生配乐赏读。
生:我读的是一篇小短文,《奶奶的手》其中一段语言很美,通过我反复读一个慈祥的奶奶形象仿佛浮现在了我眼前。我都背过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读书方法。这三种读书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单独使用,很多时候可联系在一起使用。对于自己很喜欢的好文章,我们往往将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我们把它叫做?三步阅读法?。
(这节课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清楚地认识了三种读书法可以独立运用,又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时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读书方法,能学以致用。对于优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往往结合使用,进行?三步阅读?。下节课我们运用?三步阅读法?阅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三步阅读法?,还记得吗?
生: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要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背诵。
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读一读课下同学们搜集的名家名作。二、阅读、感悟、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文章,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
学生自由读书。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读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通过第一遍读,知道了文章写得作者一人出去散步,观赏了月光下的荷塘,一个普通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非常美,富有诗意。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我又接着读,划出了我喜欢的段落?第四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感受到了作者写了荷塘月色、荷叶、荷花和荷花的形、色、香十分巧密;还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拟人句。我都快背过了,我想给大家读一读,请老师给我配上音乐。
学生配乐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内容如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朱自清的《绿》《春》
3.老舍的《济南的春天》
4.杨全武的散文《星夜》
5.何其芳《秋天》
6.宋璞《紫藤萝瀑布》
学生配乐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文中的美。
三、赏读,并用语言描绘听到的画面。
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是太美了,耗时也被其中的美景所感染,所陶醉,也想为大家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把你眼前浮现的画面给大家用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交流听后眼前所浮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与说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并通过配乐读,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了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拓展。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应该怎么办呢?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谈一谈。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三步阅读法?读书,希望同学们喜欢阅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语言,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五、作业:
1、请同学们把你感触最深的优美片段抄在积累本上。
2、搜集其他名家作品,用同样的方法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学生学会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欣赏了大量的名家名作的美文,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语言,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成功的阅读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觉地阅读,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迁移的能力,使学生会把从?读书?中获取的知识、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实际,学生不断产生读书有益的快慰。)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三年级# 导语《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全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并借景抒情。在领会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悟诗情,理解古诗意思,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背诵《登鹳雀楼》。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望庐山瀑布》。认识“庐”字。
去过庐山吗?出示课件,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2、还学过李白的那些诗?解题: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出读古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2、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3、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
5、感悟诗境
(1)品读一、二两行诗。
A、结合书上注释理解“香炉”“遥”“挂”。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C、“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D、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2)品读三、四行诗。
A、说说诗句意思。
B、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C、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6、体会诗人情感。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的感情。(生谈感受)
带着你们这种感受,请你们放声朗读吧。(配乐,师适时指导)
三、小练笔: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 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李白的资料,积累李白的诗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瀑布》资料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2、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
3、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师述: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师述: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学生多次试读。(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师述: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诗意所联想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随机板主题图。)
3、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4、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观,学生即兴描述瀑布的形状,激发学生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
提问: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
3、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请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六)唱读古诗,细品诗韵。
1、师述: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
2、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新颖的古诗读法。
3、学生展示个性化读法,欣赏《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读《瀑布》,引导积累。
1、点拨古诗的重要学法:反复吟读。
2、拓展延读《瀑布》。
(1)师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之诗中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背诵。
3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关于“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shiji/2047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 七夕表白情话短句(七夕情话最暖心短句)
- 演讲比赛主持人开场台词(演讲开场的白台词)
- 苔的拼音和词语(青苔什么意思)
-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说我小》(幼儿园中班诗歌教案《别说我小》)
- 短兵相接什么意思?(短兵相接的意思)
- 国内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哪些(教育家有哪些人物?)
- 南唐李后主去国归降的历史(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
- 孕育是名词还是动词(孕育的意思)
- 韩愈诗歌的特点是什么?(韩愈诗歌特色)
- 天高地厚的意思是什么?(天高地厚是什么意思?)
热门诗文
-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
-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
- 杂剧·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 金缕曲(罗帛翦梅缀枯枝,与真无异作)
- 柳梢青(玉水明沙)
- 段干木歌
- 答玄士
- 摸鱼儿(登凤凰台)
- 江楼旧感
- 贺新郎(代黄端夫·白牡丹,京师妓李师师也。画者曲尽其妙,输棋者赋之)
热门名句
-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