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扬州木偶戏的“细腻传神”扬州木偶戏(木偶名字)

扬州木偶戏的“细腻传神”扬州木偶戏(木偶名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8    点击:  403 次

扬州木偶戏的“细腻传神”扬州木偶戏

网上有关“扬州木偶戏的“细腻传神”扬州木偶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木偶名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扬州的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是木偶三大流派之一。据史载,木偶又称傀儡,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春秋战国时代称木偶为俑,从俑发展到傀儡戏称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到了明清时代,才出现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相对完整的表演形式。

我对木偶的最初印象,是童年在幼儿园看见那个女教师躲在幕布后面,表演“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许多年后,在英法喜剧故事片《虎口脱险》就有这样的镜头:那个法国女孩正是借表演木偶,把情报通知给英国飞行员。不过,这次写木偶选题,才弄明白它们的区别,比如前者是布袋木偶,后者是提线木偶,而杖头木偶就是本文要表达的内容。

在中国,木偶戏,也称傀儡戏。春秋战国时期称木偶为俑。始作丧家祭祀之用。以俑的外形,模仿人或兽的动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演化发展到傀儡戏。史书记载,傀儡戏在唐代传至维扬地区。尤其是在泰兴民间演制木偶戏之风很盛,据考证,泰兴木偶最初是从安徽传过来的,那些帝王将相的传统戏都是唱徽词,也就是现在的京剧。我想这肯定是与当年徽班进京是一脉相承,同祖同宗。

民国时期,泰兴木偶戏班最多时达117家。木偶戏班多数是由家族成员组成,实行家传世袭的班主制。有时也雇用一些木偶艺人,这些艺人大多是半农半艺,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唱戏。木偶戏班大多是在农家婚庆喜事、传统节日、迎神赛会时应招助兴。演出的场地不受限制。当时有些戏班子还优化组合到外地演出,听说民国初期,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出长达数月,很受上海老百姓喜爱。

1968年,泰兴各个木偶剧团调整合并为泰兴木偶剧团,其中最出风头的是在1971年曾为西哈努克亲王演出。1973年,泰兴木偶剧团被扬州地区接收,改名为扬州地区木偶剧团。扬州木偶剧团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演员全部是泰兴人,第三批新演员中才招收了当时扬州地区其他县市的。其中当时就有高邮的许虹、厉明等八名学员。

长期以来,杖头木偶一直都是艺人躲在幕后表演,唱念做打都是靠一个演员来完成。许多年前,我曾看过扬州木偶剧团的《三打白骨精》,都是演员现场演唱,很是辛苦(后来才改成放录音)。木偶戏所用乐器有京胡、二胡、鼓、锣、钹子等,包括美工、灯光、布景等,一样都不能少。

在全国木偶界,扬州木偶剧团以“刚柔相济”“细腻传神”而著称于世。该建团创作演出的木偶戏《琼花仙子》、《嫦娥奔月》、《三打白骨精》等剧目曾荣获国家许多嘉奖。

1983年,日本传统艺能株式会社社长中坪功雄来中国选择赴日演出木偶表演团体。中方推荐了北京、上海、扬州三家木偶剧团,日方一行抵扬观看了该团演出的《嫦娥奔月》《火焰山》,被演员精湛的表演所折服,当即邀请该团东渡。该团在日本34个城市作了52场巡回演出,盛况空前。1986年,扬州木偶戏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的演出,1989年同日本影法师剧团联合创作排演了木偶戏《三国志》。 1990年4月再次赴日演出8个月,足迹踏遍日本92个城市。1991年5月,他们又一次东渡扶桑,作为期数月的巡回演出。

木偶名字

木偶戏的文化历史:

1、普遍的观点是: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汉代(前206--220年),已有作魁儡(《后汉书·五行志》)的记载,三国(公元220--265年)时马钧的水转百戏显然是对汉代人戏的模仿;北齐(公元550--577年)时水动的机关木人制作,技艺高超,尤其出现了傀儡子演郭秃故事的木偶艺术,暗示了中国木偶戏的形成年代。只可惜少有文字记载。

2、后世历朝多有木偶戏演"郭秃"故事的记载,陕西合阳线戏今犹在的"来报子"(癞包子)角色,也有"郭秃"的影子。依史而断,"至迟在公元550年至577年的北齐时代,中国已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纵、木偶装扮具体人物、当众表演简单故事的木偶戏"。

3、隋朝(公元581--618年)“百戏”中多“水饰”,“机关木人”多搬演神话、传说、三国故事,人物颇众,对木偶戏的制作与表演有直接影响。唐(618--896)文化繁荣异常,歌舞戏、参军戏争奇斗艳,机关木人可以饮酒唱歌吹笙,表演与制作已达统一。据敦煌莫高窟31窟所藏盛唐壁画及诗词歌赋推断,提线、杖头、布袋、“盘铃傀儡”等木偶类型,此时皆有。

4、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泉州傀儡戏今保存七百余出传统剧目和由三百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5、由于泉州与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关系,泉州傀儡戏于明末清初即开始向台湾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流播,并在当地生根开花。为传播闽南方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及东南亚各国侨胞感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四种。

1、提线木偶是古老的传统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当地民间俗称嘉礼。

2、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

3、布袋木偶,又称掌中木偶戏。是福建省的地方传统戏剧。龙溪地区宋代已有傀儡戏。清中叶后,布袋木偶兴盛,它与闽南人民血肉相联,成为其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铁枝木偶又称铁线木偶或阳窗纸影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主要流行于广东省东部的民间傀儡剧种,演出时用木偶身上的铁丝完成操纵动作,这是铁枝木偶的最大特点。由于它发源于潮州地区,也有人称它为潮州木偶戏。



扬州木偶戏的“赞誉国外”的许虹木偶团

在南京火瓦巷江苏演艺集团四楼,这个当年扬州木偶剧团的台柱子演员,后被省里人才引进,现为江苏演艺集团许虹木偶剧团团长。

如今的许虹,可谓是功成名就,她主演的《阿福》、《琼花仙子》等10多部大中型剧目获得第八届文华表演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四个金狮奖。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她所编演的《嫦娥舒袖》打破了传统演员躲在幕后的惯例,首次让“人偶同台”出现在观众面前。我有幸在央视曲苑杂坛节目中见过许虹的表演,“嫦娥”精细生动的表演,演员眼花缭乱的满场飞,令人叹为观止。有家报纸曾对她操纵的嫦娥作过评价:“嫦娥不但口眼会动,手的使用尤为灵活,递东西、拔宝剑等,动作干净利索。那嫦娥手上的一条手帕,拿得且是好看,完全是京昆剧的做派,三个指头捏着手帕角,翘起兰花指,活脱脱不是真人,胜似真人。”

许虹,江苏高邮人,9岁学舞蹈,当年是小红花宣传队的“精灵”,也许母亲在人民剧场工作的缘故,“看白戏”使她有更多机会受到传统戏剧的启蒙,我相信童年埋下的戏剧种子,日后肯定会支撑她的艺术人生。那年,14岁的许虹和另七名学员一道,考进扬州木偶剧团。当年学员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每月只有15元钱。学木偶表演除了要向戏曲演员一样练好“唱念做打”及“手眼身伐步”外,还得扎扎实实地练好“举托捻”基本功。其中,“举”就是把三四斤重的木偶举在手上,不是举几分种,而是举几十分钟,还要活动自如。许虹说,开始练习时,腰酸背痛,手臂发麻,甚至肿胀得连吃饭拿筷子都不方便。

木偶戏的演出大多数是在农村乡镇演出,他们经常是连夜拆台,把几吨重的道具用车船运到下一个演出地点。“那时我们年纪小,搬着搬着就睡着了。”“那些剧场也非常简陋,会堂、学校,有的就是破庙。”试想象一下,星光点点的夜空下面,几只船在湖荡水乡穿行,让我们联想起**《舞台姐妹》的场景,也想起那句“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台词。当时,和她同时进木偶团的有25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纷纷转行,坚持到底的还有4人,徐虹和她的老公就是其中“幸存者”。

为了加深对“杖头木偶”的了解,那天下午,许虹还特地把我和摄影记者曲珊带到该团排练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

“杖头木偶”全长有一米左右,又叫“托偶托戏”,还有一种更通俗的叫法为“三根棒”。即一个木偶由三根棒组成,主棒支撑木偶头部,能控制耳、眼、鼻、嘴的闭合、张开、转动以及头颈上下左右的扭转;另两根棒操纵木偶人的双手,又称“手挑子”。表演时,演者两手能运用自如、灵活准确地把握手中的各种道具,被称为“手挑子”或“手扦子”。

“杖头木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枪把式”,另一种叫“直棍式”。比如前者是表现花旦柔美温柔的性格。后者是表现武生刚柔相济的特点。那天我们在许老师的指导下,用手托举分别练习了武生和花旦,可是同样的木偶在老师手上是美不胜收,而在我们手上是呆如木鸡,同样是人,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许虹是把小木偶推向大舞台的第一人,比如她所独创《板桥作画》,能在舞台上操纵木偶作画;所编的小品《智斗》,能让木偶点烟;还有《变脸》居然让木偶在舞台上双手轮番变脸,把木偶戏个性绝活表现到了极致。许多年来,她还曾访演过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美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木偶挣足了面子。当然党和人民也赋予她极高的荣誉,如今许虹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一届文华奖评委,国际木偶联合会会员和江苏省政协委员。

在历史上“扬州木偶”的民间艺人们,人称“戏花子”。在乡间走街串巷卖艺,吃尽了人间的疾苦——甚至谁想欺负都可以欺负。而在今天,经过许虹、封保义以及许多从事木偶的艺术家们的努力,使这个民间的古老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创新,还登上国际大舞台,这是那些已经作古的木偶艺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古代木偶戏叫什么

古代木偶戏叫傀儡戏。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

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

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

高邮卸甲肩担木偶戏的介绍:

高邮卸甲肩担木偶戏是高邮市卸甲镇地区着名的传统民俗民间歌曲,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在2010年12月28日被入选第二批高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6月卸甲肩担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项目被列入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月17日被列为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卸甲肩担木偶戏表演剧目有《猪八戒招亲》《杨宗宝招亲》《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武松杀嫂》《水漫金山》等十多个剧目,《小二黑结婚》《新四军打鬼子》等现代小剧目。

关于“扬州木偶戏的“细腻传神”扬州木偶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999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