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23    点击:  202 次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网上有关“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意象,是诗词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 意,是主观的,象是客观的。客观的象,被主观的意所修饰,组成了一个偏正词组,就是意的象。

毛翰先生在《诗美创造学》一书中,解释意象言简意赅:寓意之象。

那么,意象有什么作用呢?毛翰先生总结了五点,我们来看看。

一、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诗美创造学》意,是主观的情思,是抽象的。象,是客观事物,是可触的。将主观情思寄托于客观物象,意象成为一个媒体。老街认为可以用科幻**中的说法,意象类似宿主。毛翰先生举得一个例子更加准确形象。他把主观情思比喻为维生素,人如果想摄入维生素,不必吃维生素药片,而是吃一些带有维生素的水果。

例如刘禹锡《乌衣巷》诗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的主观情思,是过往的繁华已经衰败,兴亡荣枯是历史规律。如果直接说出了,就如同把维生素给了读者,读者是不喜欢吃药(听道理),而是喜欢吃水果。所以诗人把维生素,换成了水果给读者,读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感受了诗人的情思。这些水果,就是诗中的意象:朱雀桥、野草花、乌衣巷口、斜阳、旧时燕、百姓家。因为提供了这么优美的意象,所以这首诗也赏心悦目流传千古。

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

如选入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

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 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

意象的意象作用

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如下所示:

诗歌意象是指诗歌中用来传达思想、情感和想法的形象和符号。这些意象通常通过生动的描绘、比喻、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构建,以便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诗歌意象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多重作用:

1、表达情感和思想:诗歌意象可以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比喻,诗人可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世界的观察。

2、增强想象力:意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参与诗歌创作的世界中。读者通过与诗歌中的意象产生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创造视觉和感官体验:诗歌意象常常通过生动的视觉和感官描述来创造读者的感官体验。这使诗歌变得更加具体和身临其境,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声音、味道和触感。

4、隐喻和象征:意象经常用作隐喻和象征,帮助诗人传达更深刻的意义。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情境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诗人可以探讨更广泛的主题,如生死、爱情、自由等。

5、增加诗歌的美感:意象可以赋予诗歌美感和艺术价值。精心选择和组织的意象可以使诗歌更加吸引人,引人入胜。

6、增强记忆力:由于意象通常具有视觉和感官的吸引力,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记住诗歌。这使诗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歌意象在诗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用于传达情感和思想,还用于创造美感、引发共鸣、增强想象力和深化主题。通过巧妙地运用意象,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深度,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特定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想法。诗歌与散文不同,更强调语言的音韵和美感,常常通过押韵、节奏、形象和比喻等元素来传达其内涵。诗歌可以用于表达各种主题,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宗教等,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现力而闻名。

诗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其他文学形式如散文和戏剧区别开来。诗歌通常具有特定的韵律和节奏;诗歌的语言通常非常紧凑和精炼;诗歌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诗歌强调意象和形象的使用;诗歌常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情感体验;诗歌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

意象一词常见于文学评论之中,它的含义大致如下:“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意象是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是融合著作情谊的形象”,并且往往是指个别形象,而不是整幅完整的画面.文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其首要目标是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凭借文字描绘的图画而产生审美联想,让具有美感的经验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显现它的影像光彩.

一首好诗必然具有真切感的意象,让读者吟咏诗句是能比物附情,留有生动深刻的印象.意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是否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了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近、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

二 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和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别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吟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两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细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雪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的“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 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雪莱曾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拟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的美的杨贵妃,为了给人们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1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2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

什么是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意象通过抽象、通象等来产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jìng。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在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意象指的是诗歌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比喻或隐喻等手法,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使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象、景象、声音、味道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心理感受、情绪或理念。

而意境则是由意象所构建出的整体氛围或情感状态。它不仅包含了意象本身的形象和情感,还蕴含了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情绪和作者的审美追求。通过意象的组合和呈现,诗人能够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使读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受和体验。

在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是相互关联的。通过精确、生动的意象描写,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产生共鸣和思考。同时,意境也可以进一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意境可以是欢快、悲伤、凄凉、浪漫、恐怖等等,通过诗歌中的文字和语言技巧,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意境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文字的凝练和形象的描绘,共同构筑了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意象和意境在诗歌中有不同的概念和作用

意象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比喻、隐喻等手法,在诗歌中呈现出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意象可以是物象、景象、声音、味道等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心理感受、情绪或理念。

而意境则指的是由一系列意象所构建出的整体氛围或情感状态。它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音韵、节奏、语调等元素相互结合,创造出特定的情感和感受。

分析诗歌物象的作用

意象 yìxiàng

[编辑本段]

[image;imaggery]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关于“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954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