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表是怎么确定的?(二十四节气表顺序)
-
二十四节气表是怎么确定的?
网上有关“二十四节气表是怎么确定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二十四节气表顺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二十四节气表时间表:
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立春2022年02月04日 04:50:24?
雨水2022年02月19日 00:42:47
惊蛰2022年03月05日 22:43:30
春分2022年03月20日 23:33:23
清明2022年04月05日 03:20:07
谷雨2022年04月20日 10:24:17
立夏2022年05月05日 20:25:47
小满2022年05月21日 09:22:33
芒种2022年06月06日 00:25:36
夏至2022年06月21日 17:13:46
小暑2022年07月07日 10:37:52
大暑2022年07月23日 04:06:58
立秋2022年08月07日 20:29:00
处暑2022年08月23日 11:16:11
白露2022年09月07日 23:32:12
秋分2022年09月23日 09:03:46
寒露2022年10月08日 15:22:19
霜降2022年10月23日 18:35:40
立冬2022年11月07日 18:45:07
小雪2022年11月22日 16:20:02
大雪2022年12月07日 11:45:33
冬至2022年12月22日 05:47:21
小寒2022年01月05日 17:13:49
大寒2022年01月20日 10:38:46
二十四节气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24节气也与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规律有关,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十五度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其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用“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表顺序
一年十二个节气 不是十二节气,应该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一年中的所有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5月5-7日 小满5月20-27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1-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24日
秋季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 月22日-23日 大雪12月6日-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年有几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中国的十二节气及对应时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表?
2017年二十四节气表 2017年立春时间(2017年2月3日 23:34 - 2017年2月18日 19:31)
阳历时刻:2017年2月3日 23:34:01
2017年雨水时间(2017年2月18日 19:31 - 2017年3月5日 17:32)
阳历时刻:2017年2月18日 19:31:16
2017年惊蛰时间(2017年3月5日 17:32 - 2017年3月20日 18:28)
阳历时刻:2017年3月5日 17:32:40
2017年春分时间(2017年3月20日 18:28 - 2017年4月4日 22:17)
阳历时刻:2017年3月20日 18:28:35
2017年清明时间(2017年4月4日 22:17 - 2017年4月20日 05:26)
阳历时刻:2017年4月4日 22:17:16
2017年谷雨时间(2017年4月20日 05:26 - 2017年5月5日 15:30)
阳历时刻:2017年4月20日 5:26:58
2017年立夏时间(2017年5月5日 15:30 - 2017年5月21日 04:30)
阳历时刻:2017年5月5日 15:30:59
2017年小满时间(2017年5月21日 04:30 - 2017年6月5日 19:36)
阳历时刻:2017年5月21日 4:30:53
2017年芒种时间(2017年6月5日 19:36 - 2017年6月21日 12:24)
阳历时刻:2017年6月5日 19:36:33
2017年夏至时间(2017年6月21日 12:24 - 2017年7月7日 05:50)
阳历时刻:2017年6月21日 12:24:06
2017年小暑时间(2017年7月7日 05:50 - 2017年7月22日 23:15)
阳历时刻:2017年7月7日 5:50:38
2017年大暑时间(2017年7月22日 23:15 - 2017年8月7日 15:39)
阳历时刻:2017年7月22日 23:15:18
2017年立秋时间(2017年8月7日 15:39 - 2017年8月23日 06:20)
阳历时刻:2017年8月7日 15:39:58
2017年处暑时间(2017年8月23日 06:20 - 2017年9月7日 18:38)
阳历时刻:2017年8月23日 6:20:09
2017年白露时间(2017年9月7日 18:38 - 2017年9月23日 04:01)
阳历时刻:2017年9月7日 18:38:34
2017年秋分时间(2017年9月23日 04:01 - 2017年10月8日 10:22)
阳历时刻:2017年9月23日 4:01:44
2017年寒露时间(2017年10月8日 10:22 - 2017年10月23日 13:26)
阳历时刻:2017年10月8日 10:22:05
2017年霜降时间(2017年10月23日 13:26 - 2017年11月7日 13:37)
阳历时刻:2017年10月23日 13:26:36
2017年立冬时间(2017年11月7日 13:37 - 2017年11月22日 11:04)
阳历时刻:2017年11月7日 13:37:45
2017年小雪时间(2017年11月22日 11:04 - 2017年12月7日 06:32)
阳历时刻:2017年11月22日 11:04:34
2017年大雪时间(2017年12月7日 06:32 - 2017年12月22日 00:27)
阳历时刻......>>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1]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日 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小暑 7月6-8日 寒露 10月8-9日 小寒 1月5-7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表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取得什么成就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二 十 四 节 气 表
(按公元月日计算)
七十二候
季节 月份 节 气 太阳到达黄经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春 孟春 立 春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2月3――5日
雨 水 330° 桃始花 仓庚鸣 鹰化为鸠
2月18――20日
仲春 惊 蛰 345°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3月5――7日
春 分 0°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3月20――21日
季春 清 明 15° 桐始华 田鼠化为 虹始见
4月4――6日
谷 雨 30° 萍始生 鸣鸠拂其羽 戴胜降于桑
4月19――21日
夏 孟夏 立 夏 45°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5月5――7日
小 满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5月20――22日
仲夏 芒 种 75° 螳螂生 V始鸣 反舌无声
6月5――7日
夏 至 90°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6月21日――22日
季夏 小 暑 105° 温风至 蟋蟀居辟 鹰乃学习
7月6――8日
大 暑 120° 腐草化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7月22――24日
秋 孟秋 立 秋 135°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8月7――9日
处 暑 150°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8月22――24日
仲秋 白 露 165°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9月7――9日
秋 分 180°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
9月22――24日
季秋 寒 露 195° 鸿雁来宾 雀攻大水为蛤 菊有黄花
10月8――9日
霜 降 210°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10月23――24日
冬 孟冬 立 冬 225°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11月7――8日
小 雪 240°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 闭塞而成冬
11月22――23日 地气下降
仲冬 大 雪 255° }鸟不鸣 虎始交 荔挺生
12月6――8日
冬 至 270°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
12月21――23日
季冬 小 寒 285° 雁北向 鹊始巢 雉始g
1月5――7日
大 寒 300° 鸡始乳 鸷鸟厉疾 水泽腹坚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气象学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现行确立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就是太阳黄经度数。两种确立方法虽然不同,但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者交节时间基本一致。
二十四节气表征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季节、气候的对应关系,它是非常科学的。二十四节气具有普适性,对于我国一些高纬地区,甚至南半球也可以借鉴其定义和内涵。?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如下:
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24节气是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以什么为依据而定的?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怎么计算的?
一、划分方法: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日期计算: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注: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
三、节与气: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
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
一、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二十四节气 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等仍有实用价值。比如,从十分流行的中医养生来看,秋季起于立秋节气,紧邻大暑,又热又湿;秋季结束于霜降,已近立冬,气候又干又冷。
秋初和秋末虽然同在一个季节,但气候却完全相反,医生遇到的季节病和中医养生需要预防的病也截然不同。所以,治病和养生简单地跟着四季走还不够,更要跟着节气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古人最初是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节气是古代农耕时期的产物,那么,古人最初是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下面我就带来介绍。
古人最初是靠什么来确定二十四节气的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上古,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反映地球的回归运动,寒暑季节的变化。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廿四节气原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等七颗星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规律。由于廿四节气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因此这历法也称作"星辰历"。
古人是如何发现节气的发现节气,古人用了三种天文学方法。
斗转星移法
古人观测到,北极星是不动的,北斗星围绕北极星在转动。每天傍晚观测,北斗星的斗柄每隔一段时间转一圈,这一圈就是一年。斗柄的指向与季节高度对应。先秦的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对斗柄的不断定位,一步步细分下来,就建立了节气体系。
立竿见影法
地上物体的影子归根结底是日影,古人发明了很专业的测量日影的工具,叫圭表。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表是直立的杆子。日影最长的时候是冬至,日影最短的时候是夏至。从冬至到夏至,中间点是春分;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点是秋分。这样一步步细分,二十四节气确定下来。
黄赤交会法
到了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从传教士那里学习了西方的天文学和数学,发明了黄赤交会法。太阳在天球上的运行轨道叫黄道,地球赤道放大到天球上,就是天球赤道。太阳在黄道上每行进15度,就是一个节气。由于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上的公转速度有差异,所以从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走完每个15度角,时间上也有差异。这样测算节气就更为精确。天球赤道和黄道有两个交会点,太阳到达这两个交会点分别是春分和秋分,春分是黄经0度,秋分是黄经180度。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什么而制定的?
到秦汉时期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一般是测出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然后24等分。叫做平气法的。
所以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依据正午日影长短,或者说,正午太阳高度。
清代已经是西洋的天文学了。
采取另外的方式来算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的黄道坐标。
如果以地球公转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明、清代引入的西方天文学是地心体系)。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在外国的历法中只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分别作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开始。而我国历法中是“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季始于立春,夏季始于立夏,秋季始于立秋,冬季始于立冬。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定和完整起来的。
从天文学意义上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黄道)360°,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24等分点,两等份点相隔15°。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关于“二十四节气表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59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