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周公姬旦(历史上的周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公姬旦(历史上的周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2-10    点击:  355 次

周公姬旦

网上有关“周公姬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的周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姬旦,又名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奭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建都洛邑后,周公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王莽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薨。汉哀帝继位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薨。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

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历史上的周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公吐哺的周公指的是周公旦。

周公,名曰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全名是周公旦。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武王伐纣做出贡献。因其封地在周,封号为上公,因而又称他为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期政治家、思想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助武王伐纣。武王死,摄政辅助成王。他总结历史经验,在政治伦理上发展了天命思想,提出了“以德配天”的理论,要求统治者要注重人事,端正自己的道德。强调“怀德保民”、“明德慎罚”。

周公吐哺的故事

周公姬旦派长子伯禽去管理鲁地,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退归臣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周公吐哺

周公,即姬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一生虽然没当过一天帝王,但是他在周建国和立国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一直深受人们崇敬。尤其是他的宽大胸怀、他为人的诚恳、他的智慧,成为后人歌颂的对象。

在讨伐纣的过程中,周公辅助武王,立下了无数功勋。周建国以后的第二年,武王就去世了。周武王在重病之中,天下还没有安定,大臣们都很紧张,作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更是心急如焚,他沐浴斋戒,亲自为周武王祭祀鬼神,以求痊愈。但是病魔后来还是夺去了周武王的生命。

周武王去世以后,立他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当时周成王只有几岁,就让周公代理成王行政。这时正是周王朝的多事之秋,虽然消灭了纣,但是国家刚刚建立,商的旧臣中还有不少人在谋划有朝一日能够灭周复商;诸侯虽然在灭商的过程中齐心协力,但是灭商以后的权利再分配仍然具有明争暗斗的意味;而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周王朝的内部,所以这个时候,周公操理朝政,可以说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

周公操持国家大事,虽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此存有疑心,因为他们认为周公这样卖力,可能是自己想夺取王位。

因为当时周代的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法还没真正形成,而商朝采用的方法是兄终弟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人们的这种担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担心首先来自那些想当君主的人。

周公的三哥哥管叔心想,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商代王位继承法,这君主之位应该是他的,因为他比周公大,现在他这个哥哥反而要听弟弟的话,感觉很丢人。

他就和弟弟蔡叔在背后议论,而蔡叔也有这种看法,蔡叔说:“我看这个姬旦整天忙得不得了,肯定是不怀好意,他不想当君主才怪了。我还听人说,姬旦最近常常占卜,这是不是在确定他什么时候当王?”

管叔说:“可不是嘛,现在成王确实是小,但要论当君主,也轮不到他啊。”

他们俩越议论越来气,后来又说到“三监”的事。周武王灭商以后,并没有将商纣王的后代都消灭掉,而是给他们合适的出路。他曾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了领地,周武王是个细心人,他又怕武庚会造反,就又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的封地围在武庚的周围,这样对武庚也起到监视的作用。

这本来是周武王的意思,和周公并无瓜葛,但这时,管叔和蔡叔硬是认为这是周公捣的鬼,把他们几个弟兄都派到外面去,好让他自己在镐京称王。

他们找到了霍叔,霍叔认为周公是个正派人,不会干这种事,但是后来在他俩的怂恿下,也对周公的用意产生了怀疑。

管叔和蔡叔存了这份心后,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在朝廷和各个诸侯国中散布周公的坏话。他们还煞有介事地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好自己篡位。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周成王的耳朵里。周成王这时还很年轻,他对宫廷斗争的复杂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于是就听信这些谣言,开始讨厌起周公来,而且处处事事躲避着周公,生怕他害了自己。

周公知道这件事后,当然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是他在这个时候头脑十分清楚,现在国家万事当头,如果陷入这种纷争之中,无异于把国家推向灾难,个人的委屈是小事,国家的大事才是最根本的,何况自己不做亏心事,也不怕别人议论。

姜尚和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召公得知此事后,都为周公解说,并且明确表示支持周公的所作所为,三人决心同力辅助成王,共成大业。

周公的儿子伯禽要到曲阜去,代行鲁公的权力,临行时,周公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谆谆告诫他:“一定要以国家的大事为重,不能有丝毫闪失,像我这样的身份,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儿子,成王的叔父,应该说不卑贱了吧?但我也是处处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我为了处理国家的大事,常常是洗一次头发,要停下来好几次,将头发握在手上,好去处理那些国家的急事;有时吃一顿饭,也要停下来几次,去接见要见我的人。现在国家正等着人用,我不能因自己的缘故而失去那些投奔周的贤人。”伯禽把这一番话记在心中。后来他的这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的精神成了一种崇高的境界,鼓舞着无数人去为国家的利益而尽力。如曹操就曾作过诗,他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个王叔自从对周公存有偏见以后,就处心积虑地谋划自己的利益。

这时,商灭亡已有一段时间,商纣王的儿子表面上说他没有灭周复商之心,但是暗地里却在为灭周做准备。他听说三位王叔对周公有异心,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立即派人去和三个王叔联络,并且送给他们很多金银财宝。

他看到三位王叔不拒绝,就自己亲自出面,去和王叔们密商,他极力挑拨三位王叔和周公的关系,添油加醋地说,周公早有代成王而自立之心,而且还编造出周公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干掉三位王叔的所谓计划。三位王叔至此决心已定,要和武庚一道,共同去对付周公。他们结成了反周公的联盟。

过了一段时间,武庚和三位王叔看时机已成熟,就公开起兵,去攻打周的京都镐京,一些不明真相的小诸侯国也参加了反叛的行列。

周公立即集结大批的军队,要将这次叛乱镇压。出兵之前,周兵举行了宣誓,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写了一篇宣誓词,这就是《大诰》,他说:“今奉成王之命,讨伐叛逆。武庚、三监,欺我王年幼,要夺我周江山,实在是逆天违人。我等将士,出兵讨贼,胜负在此一举。”

三军齐声欢呼,浩浩荡荡向东开出了京郊。周公此次亲率几万大兵,先攻武庚,与武庚的叛军交战几个月,最后才消灭了武庚,武庚本人在逃跑中,也被周兵追上杀了。

灭了武庚后,周公的兵马又直指管叔的老巢,管叔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上吊自杀了。

蔡叔的军队后来也被周公的兵马包围,蔡叔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亲自到周公军中认罪,周公将他削职为民,放逐到边疆去。至此,一场历时三年多的征伐叛逆的战斗才告结束。

周公回到京城,仍然兢兢业业地做他的工作,他代周成王执政七年,周的政权得到极大的巩固,国家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又过了几年,他见成王已经长大,能够处理国家大事了,就把政权交给了他,他又退居到臣下的位置上。

被放逐的蔡叔知道这事后,真感到无地自容,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惭愧,他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人,真是不能和周公这样胸怀博大的人相比。”

周公就是以这样的坦荡胸怀征服了他的敌手,也征服了后人。



历史上的周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周公,即姬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一生虽然没当过一天帝王,但是他在周建国和立国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一直深受人们崇敬。尤其是他的宽大胸怀、他为人的诚恳、他的智慧,成为后人歌颂的对象。

在讨伐纣的过程中,周公辅助武王,立下了无数功勋。周建国以后的第二年,武王就去世了。周武王在重病之中,天下还没有安定,大臣们都很紧张,作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更是心急如焚,他沐浴斋戒,亲自为周武王祭祀鬼神,以求痊愈。但是病魔后来还是夺去了周武王的生命。

周武王去世以后,立他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当时周成王只有几岁,就让周公代理成王行政。这时正是周王朝的多事之秋,虽然消灭了纣,但是国家刚刚建立,商的旧臣中还有不少人在谋划有朝一日能够灭周复商;诸侯虽然在灭商的过程中齐心协力,但是灭商以后的权利再分配仍然具有明争暗斗的意味;而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周王朝的内部,所以这个时候,周公操理朝政,可以说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心血。

周公操持国家大事,虽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此存有疑心,因为他们认为周公这样卖力,可能是自己想夺取王位。

因为当时周代的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法还没真正形成,而商朝采用的方法是兄终弟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人们的这种担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担心首先来自那些想当君主的人。

周公的三哥哥管叔心想,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商代王位继承法,这君主之位应该是他的,因为他比周公大,现在他这个哥哥反而要听弟弟的话,感觉很丢人。

他就和弟弟蔡叔在背后议论,而蔡叔也有这种看法,蔡叔说:“我看这个姬旦整天忙得不得了,肯定是不怀好意,他不想当君主才怪了。我还听人说,姬旦最近常常占卜,这是不是在确定他什么时候当王?”

管叔说:“可不是嘛,现在成王确实是小,但要论当君主,也轮不到他啊。”

他们俩越议论越来气,后来又说到“三监”的事。周武王灭商以后,并没有将商纣王的后代都消灭掉,而是给他们合适的出路。他曾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了领地,周武王是个细心人,他又怕武庚会造反,就又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的封地围在武庚的周围,这样对武庚也起到监视的作用。

这本来是周武王的意思,和周公并无瓜葛,但这时,管叔和蔡叔硬是认为这是周公捣的鬼,把他们几个弟兄都派到外面去,好让他自己在镐京称王。

他们找到了霍叔,霍叔认为周公是个正派人,不会干这种事,但是后来在他俩的怂恿下,也对周公的用意产生了怀疑。

管叔和蔡叔存了这份心后,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在朝廷和各个诸侯国中散布周公的坏话。他们还煞有介事地说,周公打算谋害成王,好自己篡位。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周成王的耳朵里。周成王这时还很年轻,他对宫廷斗争的复杂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于是就听信这些谣言,开始讨厌起周公来,而且处处事事躲避着周公,生怕他害了自己。

周公知道这件事后,当然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但是他在这个时候头脑十分清楚,现在国家万事当头,如果陷入这种纷争之中,无异于把国家推向灾难,个人的委屈是小事,国家的大事才是最根本的,何况自己不做亏心事,也不怕别人议论。

姜尚和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召公得知此事后,都为周公解说,并且明确表示支持周公的所作所为,三人决心同力辅助成王,共成大业。

周公的儿子伯禽要到曲阜去,代行鲁公的权力,临行时,周公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谆谆告诫他:“一定要以国家的大事为重,不能有丝毫闪失,像我这样的身份,武王的弟弟,文王的儿子,成王的叔父,应该说不卑贱了吧?但我也是处处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我为了处理国家的大事,常常是洗一次头发,要停下来好几次,将头发握在手上,好去处理那些国家的急事;有时吃一顿饭,也要停下来几次,去接见要见我的人。现在国家正等着人用,我不能因自己的缘故而失去那些投奔周的贤人。”伯禽把这一番话记在心中。后来他的这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的精神成了一种崇高的境界,鼓舞着无数人去为国家的利益而尽力。如曹操就曾作过诗,他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个王叔自从对周公存有偏见以后,就处心积虑地谋划自己的利益。

这时,商灭亡已有一段时间,商纣王的儿子表面上说他没有灭周复商之心,但是暗地里却在为灭周做准备。他听说三位王叔对周公有异心,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立即派人去和三个王叔联络,并且送给他们很多金银财宝。

他看到三位王叔不拒绝,就自己亲自出面,去和王叔们密商,他极力挑拨三位王叔和周公的关系,添油加醋地说,周公早有代成王而自立之心,而且还编造出周公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干掉三位王叔的所谓计划。三位王叔至此决心已定,要和武庚一道,共同去对付周公。他们结成了反周公的联盟。

过了一段时间,武庚和三位王叔看时机已成熟,就公开起兵,去攻打周的京都镐京,一些不明真相的小诸侯国也参加了反叛的行列。

周公立即集结大批的军队,要将这次叛乱镇压。出兵之前,周兵举行了宣誓,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写了一篇宣誓词,这就是《大诰》,他说:“今奉成王之命,讨伐叛逆。武庚、三监,欺我王年幼,要夺我周江山,实在是逆天违人。我等将士,出兵讨贼,胜负在此一举。”

三军齐声欢呼,浩浩荡荡向东开出了京郊。周公此次亲率几万大兵,先攻武庚,与武庚的叛军交战几个月,最后才消灭了武庚,武庚本人在逃跑中,也被周兵追上杀了。

灭了武庚后,周公的兵马又直指管叔的老巢,管叔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上吊自杀了。

蔡叔的军队后来也被周公的兵马包围,蔡叔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亲自到周公军中认罪,周公将他削职为民,放逐到边疆去。至此,一场历时三年多的征伐叛逆的战斗才告结束。

周公回到京城,仍然兢兢业业地做他的工作,他代周成王执政七年,周的政权得到极大的巩固,国家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又过了几年,他见成王已经长大,能够处理国家大事了,就把政权交给了他,他又退居到臣下的位置上。

被放逐的蔡叔知道这事后,真感到无地自容,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惭愧,他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人,真是不能和周公这样胸怀博大的人相比。”

周公就是以这样的坦荡胸怀征服了他的敌手,也征服了后人。

周公姬旦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西周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周文王姬昌子嗣颇多,正妃太姒就生育十个儿子,其中次子武王姬发和四子周公姬旦最有才能,且备受群众爱戴。姬发和姬旦协助父亲治国安邦,是周文王的左膀右臂。周文王去世后,由于嫡长子伯邑考早亡,次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由姜子牙、姬旦辅政,武王凡遇军国大事都与弟弟姬旦商讨。武王灭商后夜不能寐,建国仅三年便去世了,武王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

周公旦是非常有名的孝子贤孙,为人宽厚慈爱,他的才德在众多兄弟中也算鹤立鸡群,西周建立初期政权很不稳定,周公旦的为稳固西周政权南征北战,那么周公旦为西周做出了哪些贡献?

实行分陕而治

西周建立初期,政治局面很不稳定,周武王因劳心过度、操劳过度,在建国三年后驾崩了,此时年仅十四岁的姬诵即位,史称周成王。武王临终前任命以周公旦为首的四位重臣辅佐周成王。这四位大臣分别是周公姬旦、太公姜子牙、召公姬奭、太史尹佚,此四人是史上贤名昭着的周初四圣。为了更加有效的定国安邦,周公姬但与异母弟召公采取分陕而治,顾名思义就是陕以东属于周公旦的管辖范围,陕以西为召公奭管理。

召公奭接管陕西后,大力发展农业,让黄河中游地区得以发展,使得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召公奭宽厚仁慈备受百姓拥戴,让西方的百姓和贵族都得以安置,没有处事不周到之处。召公死后,他显着的功绩让百姓恋恋不忘,召公曾经一次到乡邑巡视,在棠树下处理政务,召公死后百姓舍不得砍伐棠树,以此来纪念召功。

周成王临终前让召公辅佐周康王,召公仁慈善良,身为辅政大臣长达四十几年未用酷刑,他实施的仁政,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故有成康之治之称。

周公姬旦接管陕东一带后,此时商王朝遗民还虎视眈眈,尤其是部分贵族,商朝灭亡后,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周公守护东方,防止商朝遗民造反,在监管的同时为西周开疆扩土,周公在守卫西周王朝疆土上功绩显着。

平息三监之乱

周公和召公是灭商的首要功臣,牧野之战周公持大钺、召公持小钺分别站在武王左右,他们是武王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周公旦功绩最为显着,西周建立初期周公旦在朝中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周武王病逝后,周公旦是首要的辅政大臣,这引起姬鲜的不满。

姬鲜是周武王的胞弟,排行老三,灭商后姬鲜封在管地,史称官叔。武王同母五弟封在蔡地,史称蔡叔。武王同母八弟封在霍弟,史称霍叔。他们的封地都是在首都附近,主要职责是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史称三监。

按照西周世袭制父死嫡继、兄死弟及的承袭制度,周武王死后,最年长的是老三管叔姬鲜,所以老四周公旦辅政让姬鲜大为不满,他说:长幼有序,为什么老四辅政,我却在这儿监视武庚,老四的封地在齐国,齐国土地肥沃,他却留在都城监国,必定居心不良。

加之周公旦摄政期间,在一些诰书上还署名王若曰。这种暗自称王之行为,让嫡亲兄弟愤愤不平,尤其是姬鲜。颇感不平的姬鲜便四处造谣生事诬蔑周公旦图谋不轨。随后鼓动蔡叔姬度、霍叔姬处,拉拢东夷,勾结武庚打着反周复商的旗号起兵造反。就在此时商王朝宗室和贵族听说武庚要复国,十五个诸侯国纷纷赶来支援武庚。周公旦在姜子牙和召公的支持下亲自率兵讨伐叛贼,平定三监之乱。武庚、姬鲜被斩杀,蔡叔姬度被流放,霍叔姬处贬为庶人,由于商纣王之兄微子没有参加叛乱,赐其宋国,建立宋国。将商朝遗民向成周地区迁移,从此沦为奴隶。

平定五十多个叛乱国

三监之乱平息不久后,东部又开始纷纷造反,他们不服周王朝的统治,还想反周复商。周公继续东征讨伐东方叛乱国。其中奄国是大国,是叛乱国之首。周公纳谏辛公的建议先灭徐国、熊国等诸多小国,再向东南方向攻克九夷,随后北上灭商朝的故都奄,奄王投降,商朝残余势力被彻底击溃。周公用时三年平息东方叛乱,先后灭掉东方五十多个国家,西周王朝的疆土一路向东扩展。震慑东方他国,东方其他国家纷纷投降。

迁都洛邑

东方虽然得以平定,但是政治局面还是较为动荡,为了更好的管理东方,周公向周成王进谏将都城往东迁移至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商朝的顽固贵族也迁至洛邑。周公还建议东方众多诸侯国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和子弟,以防有异心,将姬姓子弟和大量功臣封到东方建立诸侯国,随后相续建立七十多个诸侯国,为周王朝的疆土保驾护航。

结语:周公旦的丰功伟绩在《尚书大传》大概归纳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他在政治经济上采用世袭制(嫡长子继承)、井田制、分封制。西周王朝建立初期东方政治局面动荡,在周公的治理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从此以后给周王朝带来了几百年的太平盛世。周公众多功绩中美名昭着的是制礼作乐,孔子是周公的铁杆粉丝,把周公视作老师,儒家思想的始祖。

周公执政期间善待殷商遗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大屠杀,对于归降周王朝的殷商后裔还赐地封爵。周公对成王赤胆忠心,毫无他念的辅佐成王。周公摄政七年后,天下太平,此时成王已成年,周公便将朝政还给成王,自己回封地养老,此乃大仁大义之举。成王对周公非常尊敬,在他死后,不敢将他视作为臣子,将他安葬在父亲武王墓旁。

关于“周公姬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36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