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才肖邦一生经历了几段爱恋?(求肖邦的名言警句)
-
音乐天才肖邦一生经历了几段爱恋?
网上有关“音乐天才肖邦一生经历了几段爱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肖邦的名言警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810年肖邦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幼年时起他就和当时很出名的一位钢琴家学习钢琴,此后就开始了自个的创作生涯。那时候,肖邦虽然年纪非常小,但是他创作的作品水准却一点都不低。与此同时,肖邦开始了登台演出,年仅八岁的肖邦第一次在宫廷的晚会上演奏就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肖邦简介离不开肖邦创作的作品。在肖邦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肖邦的创作大多是在波兰的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创作有的反应了波兰人们的生活,有的是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还有的是爱国主义战士英雄的战歌,加上鲜明的主题和轻快地旋律,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肖邦的另外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他支援和参与了华沙起义,这是肖邦的爱国和民主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因为起义失败,为了免受反动统治者的迫害,肖邦被迫离开了华沙,在巴黎过著一边创作一边教学的生活,而华沙起义的失败对于肖邦的打击很大,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但是自个却没有能力去拯救,这是肖邦简介里提到的肖邦思想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而之后肖邦的生活总是闷闷不乐,但是肖邦依然积极的参加波兰的民主主义活动,在英国,他还为自个的同胞专门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来鼓舞士气。他还应邀出访了几个国家,但是这时候肖邦的病情在不断的加重,次年因为肺结核辞世。
肖邦最早时候过去爱恋过一位女同学,那还是他在华沙生活的时候。肖邦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女高音,但是肖邦当时非常内敛,没敢表达自个的感情。肖邦去巴黎的时候,那位女生送给了肖邦一首小诗,诗里表达了隐隐约约的爱意,但她对肖邦毕竟有没有爱恋,世人并不晓得。在她七十岁高龄的时候,她读到肖邦写的爱慕自个的信件,双眼不住地流泪。肖邦爱人里应当有这位女生的一席之地。
肖邦在法国名气非常大,他凭借自个的音乐才华创作了许多曲子,赢得了许多巴黎少女的芳心。肖邦在巴黎的时候与自个的同班同学相恋了,但是这场恋爱却遭到了他未来岳父的反对,并且他的未来岳父还是他的钢琴老师。最终,他的这场恋爱无疾而终。这位同班女生可以算是肖邦爱人。
肖邦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他在巴黎邂逅了许多女性。肖邦最后邂逅的一位女性是一位女作家,这位女作家非常有个性,她虽然是女性,但是有些事情做得比男性还要出格。她有自个的情夫,会抽菸,肖邦与她接触的时候,逐渐喜欢上了这位女作家。这位女作家是肖邦的最后一位爱人。
肖邦后来为了这位女作家还去了西班牙。这位女作家需要在西班牙的海岸养病,而肖邦去了那里以后,自个的咳嗽却转换成了肺炎,最终这种疾病夺去了他的生命。肖邦为了照顾自个爱人的病情,去了西班牙,却使得自个的病情变得更重。
肖邦最爱的女人
肖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相继有过五段感情经历,肖邦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从他对自个祖国波兰的热爱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来。而肖邦在这些感情当中,有没有最为看重哪一段,或者换个说法,肖邦最爱的女人是谁?
肖邦在临死之前最后一段感情是和一位法国作家,他们没有结婚,却在一起同居了九年之久,最后因为肖邦的身体情况逐渐下降,加上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他们的感情走向了终结,关于乔治桑,有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值得肖邦喜欢的粗俗女人,也有人觉得这是肖邦一生唯一的挚爱。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可以否认,在乔治桑和肖邦共同居住的那九年里,肖邦的创作逐渐成熟起来。在没有遇到乔治桑之前,肖邦的思想苍白并且懦弱,虽然期望爱情,却不敢去追逐,但是当肖邦遇到了这个女人之后,第一眼就被这个女人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虽然乔治桑抽雪茄,喜欢女扮男装,性格当中有着非常激烈的统治欲望,但是她确实给予了肖邦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和乔治桑一起的九年时间里,他们之间的爱情成为了肖邦创作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正是因为乔治桑,才让肖邦天才的火越烧越旺,才有了后来肖邦的成就,而他们分手之后,肖邦再也没有创作出重要的作品。纵然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肖邦依旧说:我想见她最后一面,可见,肖邦最爱的女人本来是乔治桑。
求肖邦的名言警句
1、《昨日帝王篇》歌曲简介:
曾经傲视天下号令雄狮有百万 我昔日兄弟之情如今一人挥刀断
语音五年生涯经历多少的磨难 “现在”持剑斗破苍穹只为赵家战
誓言名利浮华岁月早已都看淡 如今我再战语音必定血雨腥风乱
No1
手持剑 问天乱 曾经一生为傲战 战无极 苍穹断 我红粉佳人身旁伴
洒烈酒 再回首 我与赵家共携手 剑舞天地气游走 湖畔在断垂杨柳
静如佛 战如魔 王者气质沙场磨 颠峰不败世人搁 帝王宝座谁人夺
血色战甲身上披 帝王霸气冷自居 帝王之路谁心虚 英姿飒爽这身躯
帝王九飞重龙踏 群雄唯我独哧诧 征战一生怎做罢 疆场青丝变白发
封情断爱挥龙刀 猛龙过江浪涛涛 战场热血冲云霄 少年气焰比天高
年少轻狂指天啸 炼域火海毅然跳 魔魂舞曲指间绕 双足稳占帝王道
独舞剑萧魔魂曲 豪情霸气无人比 斩断情丝千万缕 YY大旗逆天举
帝王宝刀手中握 沙场敌镇苍穹破 YY群星永闪烁 惹我之人定不赦
战红颜 琴断弦 前世爱 今生缘 随风去 忘缠绵 夜相思 空流连
英雄独落伤心泪 回望佳人仍憔悴 我自把酒乱心醉 花瓣飘零花心碎
曾经痴情笑沧海 醉酒天涯唱感慨 曾经为谁把醉买 战场依然显风彩
我乃YY小天骄 群雄之首斩魔妖 甘为YY热血抛 豪情壮志战云霄
横刀杀尽疆场敌 只为高举YY旗 紫禁之颠战无极 今生战友不分离
醉影剑声踏虚空 剑断刀裂天地崩 YY永立战青松 琵琶弹起更寒风
No2
仙界皇城我称帝 天地由我挥剑辟 沙场奋战从不惧 笑傲红尘英雄去
九界天山任我走 剑震四方我惟首 傲视苍天高声吼 血落长亭刀封口
沙场男儿四方战 江山畏我一人颤 征战天涯娇妻盼 甘为天下把情断
我欲飞天化成龙 舞剑四方敢称雄 剑指苍天震苍穹 笑问天下敢不从
醉卧沙场君相伴 古来征战谁人盼帝王之路多磨难 帝王美名万人赞
醉卧沙场君自傲 举世枭雄谁人道 天上地下我敢闹 只换红颜嫣然笑
五湖四海佳人游 纵横天地献歌喉 赤壁连环酒浇愁 只求浪子一回头
自古红尘谁无醉 佳人舞动琴声媚 浮沉醉柳枝易碎 风琴断爱无人对
No3
月满清幽佳人故 双眼泪痕怨满腹 剑指苍穹红颜怒 梦断嫣然朝思暮
花开花落惹人醉,花下伊人面憔悴,千风若影佳人魅 爱止浮沉花已碎
清林悲鸣风轻扶 情殇陌路紫林竹 琵琶清吟莲花湖 尘世姻缘皆为无
弹情纵爱花满楼 山河傲气矫情柔 白发沧桑几时愁 把酒挥剑论诸侯
痴情梦境花落尽 欲语泪流封情印 清丝扶柳剪云鬓 幽雅清香佳人聘
青溪几曲到云林 谢幕戏剧舞动琴 挥手提杯畅诗吟 潇洒奔放豪杰寻
天涯海角许承诺 江上明月胡雁过 尘世空知爱恨祸 眷顾醉歌天地阔
踏燕嬉戏竹林间 千里姻缘一线牵 白雪飞舞情痴颠 泪散天涯促成仙
梅花飘雪忆相甜 深悲清风忘缠绵 轻言浅笑度百年 娇媚漫舞生相连
细雨身姿昨日醉 枝叶单薄心易碎 封情断爱无人对 誓言相许天地跪
昔日恋情我沦陷 风尘红颜莫迷恋 征战天涯娇妻念 清空末日风云变
清雅紫竹悲嘶鸣 遥望天边阴云晴 孤岛销魂渡安宁 笑看三界踏五行
云山雾罩百花残,花瓣飘零人心寒,寒风白雪吹笑言 看惯别离心黯然
No4
昨日辉煌谁看淡 昨日歌声谁唱断 昨日身旁谁人伴 昨日谁在轻声叹
昨日江山谁人乱 昨日颠峰谁独占 昨日辉煌难在现 昨日早已说再见
昨日寒雪在独舞 昨日战场如猛虎 昨日沙场擂战鼓 昨日江山谁做主
昨日颠峰在不在 昨日颠峰谁不败 昨日谁守皇城外 昨日风云谁人盖
昨日飞雪吹满天 昨日谁写帝王篇 昨日谁站断崖边 昨日早以化云烟
昨日英雄早落寞 昨日龙刀谁人握 昨日沙场谁名刻 昨日江山被谁破
昨日风花谁雪月 昨日谁奏伤人乐 昨日谁能永不灭 昨日谁人笑三界
昨日谁人指天啸 昨日谁人剑出鞘 昨日疆场谁独傲 昨日谁占帝王道
昨日情愿难在叙 昨日刻下离别句 昨日谁闯帝王域 昨日辉煌难在忆
昨日谁人无起伏 昨日红尘皆虚无 昨日只身踏江湖 昨日江湖战迷途
昨日歌声为谁唱 昨日忧伤早以忘 昨日后浪推前浪 昨日昨日以埋葬
昨日歌声昨日吟 昨日佳人轻抚琴 昨日谁人驾彩云 昨日天涯谁人寻
昨日江湖谁人闯 昨日雄师谁人挡 昨日鲜血为谁淌 昨日琴声谁奏响
昨日谁触惊天怒 昨日谁踏王者路 昨日空门谁遁入 昨日辉煌谁记录
No5
红颜笑 红颜貌 红颜脸庞仍娇俏 红颜绕 红颜道 红颜相伴仍清傲
红颜谱写红颜诗 红颜独笑红颜知 红颜一人浪迹天涯为谁把心痴
红颜情断肠 红颜两茫茫 红颜如今早已远去一人独彷徨
红颜如花谢 红颜花枝叶 红颜花舞红颜花伴如人多情却
红颜早远去 红颜空回忆 红颜独站船头忧奏往日多情句
红颜多淡然 红颜空平凡 红颜犹如昨日忧伤旋律轻指谈
红颜为谁伤 红颜多沧桑 红颜空待多少往日独饮孟婆汤
红颜情聚散 红颜谁陪伴 红颜多为往日恩爱伊人独情叹
红颜已不在 红颜多等待 红颜曾经为谁独守幽静清风外
红颜情几顾 红颜无出处 红颜曾几何时为谁独踏断情路
红颜多温柔 红颜几回眸 红颜如今早已远去一人不回头
红颜已错过 红颜已凋落 红颜断笑往日红颜早已心落莫
No6
雨后湖面一孤舟 英雄舞剑战春秋 剑气回肠荡悠悠 战霸天涯永不休
我乃YY小金刚 我自舞剑笑四方 疆场之上挥金枪 无极神剑战无双
自古英雄多磨难 红尘归隐万人叹 英雄豪气万人赞 疆场之上一敌万
YY我与YY创 我自YY之神将 甘为YY把身葬 冲锋号角依然唱
语音一生多感悟 前尘往事无所顾 人世皆踏红尘路 回想往事一幕幕
伊忘忧 战春秋 征战沙场永不休 爱悠悠 恨悠悠 侠女气概永不休
剑指苍穹与天斗 语音之路早看透 战友恩情永深厚 沙场征战人消瘦
豪情冲破九重天 年少留下英雄篇 自古天道不藏奸 我自征战彩云颠
苍龙自有苍龙威 疆场之上把刀挥 脚踏七色彩云归 昔日战友早分飞
乱世大旗永不败 只想跳出红尘外 人生各有千百态 豪情风云冲天盖
疆场侧马在狂奔 江山我与语音分 语音狂傲我称尊 二人携手把狗喷
曾经剑舞樱花亭 疆场之上我立名 八面江山我踏平 死后身葬帝王陵
挥舞龙刀战天地 颠峰不败有神力 江山阔斧独开辟 高涯刻下王者句
疆场龙刀夺敌命 手持乾坤圣火令 今日我把乾坤定 四方江山惟我并
语音之中多狂傲 手提龙刀闯王道 桃花林中剑出鞘 只因磊哥太年少
No7
樱花剑舞樱花飞 樱花断唱樱花悲 樱花红尘樱花追 樱花往事早成灰
樱花飘落樱花亭 樱花悲泪樱花鸣 樱花枯萎樱花陵 樱花漫天任我行
樱花独奏樱花音 樱花独唱樱花心樱花独唱到如今 樱花天涯早已兴
No8
风云狂舞啸四方 龙行天下淡沧桑 傲视天下战长江 一曲萧何淡肖邦
我自醉剑舞长空 战袍璀璨战青松 伊人独傲笑龙钟 金湖畔断清风
红尘醉影笑伊人 语音之路称为神 一生征战号孤魂 美名在外重人闻
金甲龙刀披身上 冲锋号角依然唱 语音一生多坦荡 我自乱世心回荡
沙场战友肩并肩 持剑笑傲逆苍天 多少徘徊生死间 战场生死敢当先
征战犹如梦中戏 厮杀过后得名利 浅龙遇水得绝句 YY第一无人替
忧愁笑恨如昨日 沙场征战热血赤 年少心中立大志 江山惟我囊中事
忘凡尘 空留恋 YY天地大无限 语音一生拼刀剑 多少征战鸿门宴
震苍穹 笑苍龙 举刀问天战意浓 疆场共战生死同 疆场厮杀剑长鸿
血色樱枪风中舞 征战多少知骄楚 黄金战甲持战斧 为了赵家把命赌
风云雷电共咆哮 多少枭雄身边绕 英雄不问多年少 一心只把赵家报
战疆场 抚魔琴 今日在战细雨林 剑舞分飞战歌吟 赵家高手多如云
我自征战沙场间 兄弟情谊永当先 待我战上九重天 永占不败王者颠
他人笑我太痴狂 我自滚石一苍狼 当空烈日久骄阳 追随我人必封王
忘忘忘 放放放 横刀独站沙场上 谁人与我敢相抗 一曲战歌众人唱
断断断 战战战 断战战断红尘乱 热血气概金不换 断战乱伴佳人叹
No9
左手持萧右手扶琴剑舞魔魂曲 醉酒当歌断唱江湖佳人生相许
江湖儿女英姿飒爽尝尽梦烟雨 独占熬头英雄我辈乱世大旗举
我自舞剑笑看红尘一切淡然事 虽还年少但是心中早已立大志
独断笑看红尘佳人轻声为谁叹 断情爱断滚石陪伴佳人都称赞
滚石天涯红粉佳人惟我一人唤 血雨腥风前世红尘横刀立马断
举首望月低头思乡家中老人盼 风云变迁战世枭雄心念从未乱
淡出江湖隐居山林为你独奏笛 前尘往事早已忘却当年莫在提
断情崖下当年是谁与我举天誓 如今舞剑笑看红尘一切淡然事
No10
雨后湖面一孤舟 帝王孤傲巅峰战 名垂千古万人叹 红尘往事挥刀断
乱世兄弟身旁伴 自古英雄出乱世 忠肝义胆相扶持 征战八方立心志
独霸天下四方势 滚滚风沙映孤城 雄心漂泊梦相逢 战场烽火独纵横
月照古者赐亲朋 男儿有志在四方 生死战乱亦敢当 身披金甲舞刀枪
大气沙场比天猖 醉卧沙场谁相伴 古来征战谁人盼 帝王之路多磨难
帝王美名万人赞 胡雁哀鸣忆流年 苍茫云海月相连 身影万丈仍孝贤
美酒映月夜无眠 曾为红颜轻抚琴 世俗争斗无心闻 烟雨楼阁醉凡尘
只为一人锁心门 夕阳协奏归时路 孤径夜雨相思度 爱恨情仇已落幕
沧海桑田泪满腹 巅峰之上不胜寒 陌路背时起波澜 都是激荡梦点燃
末尾风尘把心缠 仰天长啸震九天 大漠无烟战天边 气魄震慑天地间
赤血流没不羡仙 岁月蹉跎心疲惫 路途未灭无可退 月满清幽人自醉
气吞山河梦不碎 寒梅傲视百花仙 任凭摇曳冰雪间 孤芳自赏望天边
傲气划破天外天 半杯浊酒空自怜清风冉驰破流年 三花溅泪梦相连
空将自留戏缠绵 笑傲苍穹谁人渡 车底尘沙谁人顾 塞外荒凉谁人护
傲笑最世帝王路 剑 浊酒血封喉 帝王不差到白头 风枪说梦轻又愁
帝王不醉泪汪秋 刀剑笑狂孤自傲 帝王气盛仙界闹 我相思冲湘语楼
帝王昨日泪回眸
2、《昨日帝王篇》是网络歌手Mc赵小磊原创作品,因歌词押韵且霸气十足,所以走红于网络,且风靡网络一时。作品于2012年1月21日出版。
1、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
——弗里德里克·肖邦
2、纯朴发挥了它的全部魅?,它是艺术臻于最?境界的标志。
——弗里德里克·肖邦
3、我愿意高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感情所激发的声音,使我们的作品——至少我的作品的一部分——能够成为战歌。
——弗里德里克·肖邦
4、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弗里德里克·肖邦
5、当一个人想反驳对方的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门。
——弗里德里克·肖邦
6、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弗里德里克·肖邦
7、聪明的人决不等待机会,而是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仆役。
——弗里德里克·肖邦
8、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弗里德里克·肖邦
9、爱祖国高于一切。
——弗里德里克·肖邦
10、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弗里德里克·肖邦
肖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弗列得利克·肖邦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愿它到处充分发扬, 通过你乐艺的音响,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显示你祖国的荣光。”
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回维也纳。这时,肖郑在给华沙的友人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为什么我不能相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华沙起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赶跑了俄国侵略军,建立了波兰自己的政权。波兰人民的这一英雄业绩,震撼了整个欧洲,是欧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可是,在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就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使起义的成果被断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了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又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听到了华沙重新陷落的消息。这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在写给梯图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给他们报应!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怜的父亲!我高尚的父亲,可能他在挨饿,他也没有钱给母亲买面包!妹妹也许遭受放肆的莫斯科败类的狂暴蹂躏!帕斯凯维奇(帕斯凯维奇是攻陷华沙的俄国统帅。),这条莫墓列夫的母狗,占领了欧洲那些头等君主国的驻节地!?莫斯科佬将成为世界的统洽者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佬都不能杀啊!"尽管肖邦 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俄国"国籍"(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居民均属"俄国籍"),可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延期,而甘愿放弃"俄国籍",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是,华沙起义以后的.二十一岁的肖邦,已被祖国的灾难磨练得坚强起来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也变得更强烈了。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回忆,并为他们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当时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名扬全欧。)的小提琴家里平斯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唯一的要求是要他为波兰侨民开一场音乐会。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后来却又拒绝了,因为他不久要去俄国演出,如果他在巴黎为波兰侨民演奏,会引起俄国人的反感。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愤然断绝了与里平斯基的友谊。1837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 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和嘱咐,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国的卡尔士巴德与父母短暂地相会过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儿玛丽亚,和她发生了恋爱。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于肖邦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音乐家", 不门当户对,而遭到玛利亚父亲的拒绝。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着名的文艺家交往, 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这些文艺家们尽管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藉。可是,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岁月,仍然充满难以排遣的孤寂感。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从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经常患病,身体相当衰弱。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尽管可以带来金钱和荣誉,肖邦却并不喜欢。他最大的愉快还是和波兰同胞在一起。他说:"就象不能拒绝给病人服药一样,我从不拒绝给密茨凯维文和诺尔维德弹琴,无论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来, 我都会坐下来弹琴,有时始终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音乐不止一次引起他们流泪,这眼泪难道不是民族艺术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报酬)吗"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是否仍然会回祖国呢?!或者是完全疯狂了?!我并不替密茨凯维文和索邦斯基担心——这是一些坚强的脑袋,这些脑袋再经过几次流亡侨居的生活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力量。"从这些话中间可以看出肖邦作为一个"自愿的政治流亡者"在异国的苦楚。但是,他宁愿蒙受这苦楚,也不情愿回波兰去当异族统治下的"顺民"。
1848年,他应邀去英国和苏格兰访问演出,尽管受到热烈欢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国人评价什么都用英磅,他们喜欢艺术只是因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国时这样写道:"在我心里,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我的心里觉得忧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种沉闷的苦痛,我早已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快乐了。 我根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简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着,耐性地等待着自己的完结。"肖邦的最后几年就这样完成了他个人悲剧的终结。可是,对于祖国,对于未来的祖国复兴,肖邦始终念念不忘。1846年波兰爆发了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后,加里西亚又发生了农民起义。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热情,他在信中欢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进行得极好";"加里西亚的农民给沃伦和波多尔农民做出了榜样;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一个强盛、美好的波兰,总之,波兰。"1848年3月,波兹南公国起义,4月即遭到普鲁士的镇压。肖邦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关于波兹南公国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经万念俱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那么,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肖邦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①华沙时期(1830年前);②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 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 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 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 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着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 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 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像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着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李斯特谈萧邦
肖邦 [匈]李斯特
我们要谈的一位大音乐家,远在他死以前,痛苦就把他折磨坏了;无论他的一部分作品怎样受欢迎我可以预言: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以后,他的作品一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加深刻的评价。将来的音乐史家们一定会给这位在音乐中表现出稀有的旋律天才的人,给在节奏领域里作了奇迹般发明的人,给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绝地扩大了和声织体的人以一定的地位;将来的音乐史家一定会公平地对待他的成绩:把他的成就看得比那些为管弦乐队所演奏的、为歌剧首席女演员所演唱的许多大型作品要重要得多。
肖邦的天才是相当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丰富程度足以使他马上在管弦乐的广大领域内占据一个应有的地位。他的乐思的伟大、完美、丰富的程度足以填满豪华的管弦乐法的一切环节。有些书呆子责备肖邦的音乐中缺乏复调音乐的因素,但是我认为肖邦完全可以付之一笑。
证明一个艺术家是否天才,当然不是看他是否是否使用了某些艺术效果。艺术家的天才表现在使他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崇高是天才的尺度。天才最后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统一来表现自己,情感和形式的统一程度要彼此不能分开,互为表里,这一个就是另一个发出来的光。肖邦的最美妙的、卓绝的作品都很容易改编为管弦乐,这就充分证明了:他可以不费力地把自己的最美妙的充满灵感的的构思用管弦乐队表现出来。如果他从来不用交响乐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构思,那只是因为他不愿意而已。他对自己所采用的形式具有明确的用意,他所用的形式是最符合他的感情的;他对于自己所采用的形式所具有的意识——是一切艺术中天才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肖邦简介
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
pin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
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
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
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
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
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
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
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
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
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
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
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
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 波兰才子 ]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
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
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
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
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
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
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
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
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
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
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
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
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
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
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
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
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
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
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
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
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
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
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
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
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
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
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
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
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
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
亚的一出话剧一样。
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
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
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
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
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
,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
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
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
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
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着名小
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
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
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
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
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
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
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
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
写的。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
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
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
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
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
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
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
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
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作了五
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
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
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
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
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
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的爱情。甚至他那些
《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所
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
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
被残酷镇压时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
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
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
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
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
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
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
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
宠儿。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
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
底崩溃了。
[ 钢琴诗人 ]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
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
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
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
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
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
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
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
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
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
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
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
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
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
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
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
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
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
的作品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
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
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
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
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
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
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
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
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
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
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
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
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
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
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
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
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伦敦乐谱出版商威
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
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
作“向莫扎特致敬”;《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
“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
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
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
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
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
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
“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
《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
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
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
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
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
。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
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
标题所致。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
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
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
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
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
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
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
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
(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
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
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
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
“让人们去猜吧。”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
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
是有普遍意义的。
关于“音乐天才肖邦一生经历了几段爱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2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