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国别体杂史是哪一部(宋代史料整理 2)

国别体杂史是哪一部(宋代史料整理 2)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1-30    点击:  265 次

国别体杂史是哪一部

网上有关“国别体杂史是哪一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代史料整理 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内容简介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

《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宋代史料整理 2

《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1、《国语》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2、《?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战国策》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3、《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叫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除少数是个人著述(如史记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

2、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记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由著名学者创作的,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比如《汉晋春秋》杂史:只记载一事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的民间编写的史书。稗史: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百度百科——国别体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所谓一般史料。

之所以谓这些史书为一般史料,无非是相对于前面的基本史料。因为这些书涉及一些具体方面,所以若是想要知道某一方面的史实,这些书就会成为基本史料。比如说这些史料中包括文集和笔记(当时一些文人臣子的私人著作,或记录当时的一些人和事,或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与一些稀奇古怪的掌故传说等)。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便是此类史料中的城市及商业类书。

一般史料

一、各类史书

《四库提要》除把“钦定”的二十四史列为“正史”之外,在史部中又分了“别史”、“杂史”、“载记”等类,下面按各类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分为三门。

1、编年。 自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后,编年体史书在宋代大为盛行,除《长编》和《系年要录》外,尚有多种。如果将其连贯起来,从北宋初到南宋末三百二十年,都有编年记载。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一作《宋九朝编年备要》)30卷,陈均撰,约成书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内容包括整个北宋。它虽是主要根据《长编》删节而成,但也参考了日历、实录和其他史籍,而且《长编》徽宗、钦宗部分又已失传,所以仍有参考价值。本书由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本。

《皇宋十朝纲要》25卷李撰。包括北宋九朝及南宋高宗朝事迹。作者为李焘的儿子,本书可与《长编》与《系年要录》相参证。有《六经堪丛书》本。

《太宗实录》残本20卷,钱若水等撰。这是宋代实录唯一保存下来的部分,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实录的格式。原书80卷,现存二十六至三十五、四十一至四十五、七十六至八十卷。有《四部丛刊》本。

《靖康要录》16卷,作者佚名。按日记载钦宗为皇太子时及靖康年间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中兴小记》40卷,熊克撰。约作于孝宗时。记高宗一朝事迹。有广雅书局刊本。

《中兴两朝圣政》(一作《皇宋中兴两朝圣政》)64卷,作者佚名。为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编年史。原书第三十至四十五卷已佚。有《宛委别藏》本。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一作《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15卷,刘时举撰,约作于宋理宗时。本书记南宋高宗至宁宗四朝事迹。有东方学会印本。

《两朝纲目备要》16卷,作者佚名。记南宋光宗、宁宗两朝事。有《四库珍本丛书》本。

《宋季三朝政要》6卷,作者佚名。前五卷记载南宋末年理宗、度宗、瀛国公三朝事,附录一卷记帝罡、帝昺事。有《粤雅堂丛书》等本。

2、纪传与传记。 宋代有按照正史题材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也有为某一个人、同一地区的人、同类性质的人立的传记,其实这只是范围大小的不同。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放在一起介绍。

《东都事略》130卷,王偁撰。是纪述北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分本纪、世家(皇后及皇子的传记)、列传和附录(金、西夏等传)四部分。洪迈认为它“信而有证,可以据依”,在修神、哲、徽、钦《四朝国史》时曾经参考。有清眉山程氏刊本。

《隆平集》20卷,托名曾巩撰。纪述北宋太祖至英宗五朝史实。有七业堂刊本。

《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岳珂撰。这是作者为他祖父岳飞辨冤而作。包含了岳飞传记的丰富材料。有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

《伊雒渊源录》14卷,朱熹撰。记载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及他们的友人、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宋代理学的重要史料。

《五朝名臣言行录》10卷,《三朝名臣言行录》14卷,朱熹编。收集了太祖至徽宗朝所谓“名臣”的言行。有《四部丛书》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107卷,杜大珪编。编集了宋孝宗以前诸“名臣”的神道碑、墓志铭、行状、别传及实录的本传等。后来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集中见于其他书籍的部分删去,编为《琬琰集删存》三卷,由哈佛燕京学社排印出版。

《京口耆旧传》九卷,编者佚名。是京口(今江苏镇江)地区宋初至理宗端平、嘉熙年间人物传记集。

《昭忠录》一卷,作者佚名。为理宗绍定定四年(1231)至宋亡期间南宋抗元死难者一百三十余人的传记集。

《敬乡录》十四卷,元吴师道编。收集了南朝梁至宋末金华地区人物的史料。每人有一小传,附录其所著诗文。

3、政书。 《宋大诏令集》240卷,现存196卷,编者佚名。本集收录了北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年间诏书三千八百余篇,分类排列。有中华书局1962年排印本。

吐槽此书甚萌,其中有很多册封嫔妃的诏令,部分是皇帝亲打草稿的,部分册文中提到了具体事迹,既有趣又有研究价值。

《宋朝事实》20卷,李攸撰。分门记述北宋时事。有中华书局1955年排印本。

吐槽这本书果然如同其名,内容简练清晰,单纯的事实啊事实!想多看一点修辞都没有,简明扼要到没有任何想象空间的……事实!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哪一部

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着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

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谓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编成,近代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将存疑考证。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记载了从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分别指什么?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3) 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着——《水经注》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着的《史记》。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关于“国别体杂史是哪一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71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