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03    点击:  106 次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网上有关“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共传四代,一直延续至东汉。

第一代: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据载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于是形成了海昏侯国。

第二代:海昏釐侯-刘代宗。昌邑王刘贺子,昌邑哀王刘髆孙,汉武帝曾孙。

第三代:海昏原侯-刘保世,刘代宗之子。代宗死传子刘保世。公元8年(始建国元年)十二月,王莽汉代建立新朝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

第四代:末代海昏侯-刘会邑。新莽篡汉,废海昏侯国。

后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保世之子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侯国最终被废除。

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

1、《海昏侯刘贺》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辛德勇。2017年4月,该书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书”。

2、作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专著。作者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将汉武帝晚年至汉宣帝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详细解说;通过分析刘贺的经历与行事,揭示其个人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认为刘贺的戏剧化人生,既是时代造就,也是性格使然。

4、刘贺(?-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_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5、后元元年(前88年),昌邑哀王刘_去世。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6、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

海昏侯是西汉所封爵位,后世代承袭,共传4代,一直延续到东汉。第一代海昏侯为故昌邑王,即汉废帝刘贺。第二代是海昏釐侯-刘代宗,昌邑王刘贺子,昌邑哀王刘髆孙,汉武帝曾孙。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刘代宗之子。第四代是末代海昏侯刘会邑。

第一代:故昌邑王、汉废帝刘贺。据载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于是形成了海昏侯国。

第二代:海昏釐侯刘代宗。昌邑王刘贺子,昌邑哀王刘髆孙,汉武帝曾孙。

公元前59年,刘贺病逝于昌邑城,年33岁。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提及刘充国是刘贺的嗣子,能继承海昏侯的爵位的。但长子刘充国,次子刘奉亲都在刚接诏书不久莫名奇妙的相继去世。

于是豫章太守廖某奏言: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虽舜于象无以加也。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愿下有司议”。“议皆谓不宜为立嗣,国除”。

十五年后(公元前46年),汉元帝又想起了这支偏安江南的近亲。重新封刘贺之子刘代宗为海昏侯。

第三代:海昏原侯刘保世,刘代宗之子。代宗死传子刘保世。公元8年(始建国元年)十二月,王莽汉代建立新朝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

第四代:末代海昏侯刘会邑。新莽篡汉,废海昏侯国。后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保世之子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侯国最终被废除。海昏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从此,史上再无海昏侯国。此后,海昏侯家族情况不详。昌邑王家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西地区。



海昏侯刘贺:奇葩人生经历,做了27天皇帝,犯1127件错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海昏侯大墓的发掘,让人们真是大开眼界,其文物之多,其物品之丰,都让人叹为观止。

不禁要问,海昏侯何许人也?

海昏侯怎么排场如此之大?

海昏侯为什么这么富有?

让我们走进 历史 的大幕里,探讨一下这个经历丰富,命运离奇的侯爷。

他虽然生前命运起伏多变,但死后却极尽哀荣,在他的随葬品里,留给了我们一个绚丽多彩的王国。

要说海昏侯,得从他的爷爷——汉武帝刘彻说起, 秦皇汉武,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 历史 上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 武帝一生风风火火,英明神武,开疆拓土,横扫匈奴,响彻神州,但人生末年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还是出现了问题。

自己的太子刘据,做了三十多年太子,要说这刘据其人也是温良纯俭恭,样样做的都比较到位,颇有仁君之象。

可惜的是,武帝却听信小人之言,制造了武帝朝末年最大惨案——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含冤而死。汉武帝虽然最后醒悟,但人死不能复生,最后不得已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

这么年轻的孩子当皇帝,势必要有可靠大臣来辅助。

作为汉武帝,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任何一个大臣如果给他的权力过大,势必会权倾震主,控制朝廷的政治,形成大权旁落的局面。

汉武帝他人家作了一个精妙的设计,指定了5个大臣作为辅助大臣。估计后来的鳌拜四个辅助大臣也是学习汉武帝,其实在我看来,效果都不是很好,有很多隐患。

汉武帝虽然活着时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但却无法控制自己身后的事情,5个人共同执政的结果,必然会出现你争我抢,争权夺势的斗争。

对于权力的斗争,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成王败寇,最终霍光胜出了,霍光干掉其他几位辅政大臣,从此霍光一手遮天,独揽大权。

要说这霍光也比较能干,颇有点周公辅成王,辅助这小皇帝,各项政务也是干的井井有条,轻徭薄赋的,修 养生 息,鼓励农桑,对内大赦天下,对外鸣金收兵,也算是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圣明天下,老百姓也算是过上了几天好日子。

霍光权力总揽一身,汉昭帝对他也是言听计从,可霍光还是不放心,竟然连小皇帝个人事情也管起来了,霍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只许汉昭帝与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亲近,严禁别的嫔妃接近汉昭帝,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外孙女生下皇子。

想想汉昭帝这个皇帝也是当的太窝囊啦,倘若他爹汉武帝知道这事,虽把霍光生吞活剥了不可。

但事与愿违,汉昭帝直到21岁驾崩上官皇后也没给生下个一儿半女。

国不可一日无君,留下了这个的权力真空必须填充。

谁来继承皇位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托孤大臣,霍光不得不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按照群臣动议和祖制惯例,最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汉武帝唯一在位的儿子,体魄健壮的广陵王刘胥。

霍光对于这位群众公议的皇位继承人,表现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想一想,霍光的担忧也是可以理解,你想,广陵王刘胥在广陵国当诸侯王已经很多年,政治历练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而自己拥立一位这样的登基势必会给自己带来权力上的减弱,这样的一个人也不是自己好操纵的一个人,这才是霍光最为担心的,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一旦让刘胥登基,自己多年心血可能会付之东流。

霍光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人,而不是一个皇帝。

恰恰在霍光一筹莫展,苦无良策之时,有人雪中送炭来了。

众人无语,霍光却暗暗叫好,这小子不错,真懂事。

看看,这马屁拍的,这才叫揣摩上意。

重用重用,提拔提拔,这就叫会做官 。

即然有古制,广陵王刘胥是坚决不能用。

在选选,天上掉大饼了,砸在刘贺身上了。

这刘贺比广陵王刘胥年轻,20来岁,政治历练少,刘贺的奶奶也比较出名,就是“倾国倾城”李夫人。

此时对于刘贺,霍光其实也不是十分了解,但相比较于广陵王刘胥,两害相遇取其轻,毕竟刘贺还好控制,好掌握,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海昏侯从此 登上了人生巅峰,开启了自己27天的皇帝之旅,命也,势也。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早晨,当睡眼朦胧的刘贺被传昭官叫起,要他立即进京当皇帝时,他让自己的老婆扇了自己2耳光,疼,不是在做梦。

启程,京城,一路上车轮滚滚,马不停蹄。但皇帝的宝座在向自己招手,谁人不动心,谁不激动,刘贺恨不得自己长上翅膀,只可惜那个年代没有飞机和高铁。

春风得意马蹄疾,此刻的刘贺真是自信心爆棚,得意,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他想起起自己开疆拓土,雄才大略的爷爷汉武帝刘彻,他想起自己年纪轻轻,壮志未酬的刘髆,感谢列祖列宗,俺刘贺也要当皇帝,俺刘贺也要像你们一样,开启大汉的一片新天地,建立一个属于咱老刘家的朗朗乾坤。

从某种程度上,这个年轻人还是有理想、有抱负、想作为的一个人,怎么能称一个“昏”字呢?

为何刚登基27天的皇帝,就让霍光又痛下杀手,践行废立呢?

我觉得有一个词解释这些比较合理: 年轻。

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年轻意味着可能栽跟头,刘贺为他的年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入主大内的刘贺,以为稳坐钓鱼台,力排众议,对自己带来的200多个属臣大加赏赐,该升官的升官,更换宫廷侍卫,大有抢班夺权的阵势,却唯独忘记了霍光,把霍光甩在一边。

还句话讲就是: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完全不把霍光放在眼里。

霍光本想让刘贺当一个傀儡,面对刘贺的咄咄逼人,看到刘贺的随从们一步步逼向权力的中心,霍光再一次不淡定啦!

这是一个年轻的帝王和一个身经百战的老臣之间的搏斗,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因为他们都要掌握一种绝对的东西,那就是权力。权力的奶酪只有一个,真正的决策者和王只有一个。

但要记住现在帝国真正的掌权者是霍光。

可立之、可废之。

当刘贺安排自己的人换下长乐宫卫尉时,霍光终于不能再忍受了。长乐宫是太后的居住地,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皇后的居住地,毕竟此时上官皇后在名义上具有帝国的最高发言权。

毕竟皇帝也不是想废就废,想立就立的,废皇帝要讲究个合理合规合情。

霍光派人和当时的丞相杨敞通气,问杨敞的意见,杨敞一听要废立皇帝,吓的浑身直哆嗦,人急尿多,起身更衣。这杨敞的夫人,也就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赶紧跟着杨敞走进洗手间。

丞相都吓成这样,可见,大将军权势可见一斑。当霍光让其他大臣表态时:

这个惊愕也写出了群臣对霍光废掉刘贺的真正态度,至少在他们看来,刘贺在这27天做这个皇帝基本是及格的,就算有点悖乱,也没有到了被废的地步,这就是敢怒而不敢言。

思想已经统一,方案已经做好,只待刘贺来钻。

未央宫承明殿的宫门,关上了刘贺和昌邑200群臣。外面一片杀戮震天,里面却是一场短暂审判。

刘贺: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霍光: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刘贺: 愚戆 不任汉事!

霍光:宁负大王,不负社稷!

罪名:1127件荒唐事。

27天,刘贺从地上到了天上!

27天,刘贺从庙堂回到人间!

他得到了一切,失去了一切。

其实刘贺真正被废的答案,汉书早已给出: 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听话。听话是一门艺术,听话是一种学问。对于一个王侯将相如此,对于一个平头老百姓也是如此。

刘贺回到了昌邑,贬为废人,,赐食邑二千户,但允许他保留了从前昌邑王府的家财,和家人一起囚禁于王府中。

公元前65年,汉宣帝刘询对霍光一门灭门。

对于自己的这位前任,宣帝既有相当程度的防范,恐怕亦不乏同病相怜的同情,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好歹都是一家人。

因此,当负责监视刘贺的山阳郡太守张敞奏知刘贺被囚禁多年后,“身患风湿、行走不便、举止痴傻,毫无仁爱之心”,汉宣帝对刘贺这个“前任”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封刘贺为海昏侯。

刘贺又一次举家南迁,来到了鄱阳湖,耗尽家产,在鄱阳湖畔建造自己的小小的侯国。

鄱阳湖美色却比不上昌邑孤鹰。

他可能无数次在想,假如,假如。

我曾经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生有假如吗?走过去的路只能留下背影,当我们再回首时,背影却再也找不到。

年仅33岁刘贺,在鄱阳湖畔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当我们惊叹于海昏侯那些精美的文物时,而对于这个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却不甚了解。

在 历史 的长河里,刘贺仅仅就是一粒尘埃,那么微不足道。

可是幸运的,那些静静躺在橱窗里奇珍异宝,让我想起了他曾经的主人,想起了这个王。

海昏侯,昏吗?

我看未必,真相需要一双眼睛去发现。

二十七天皇帝——海昏侯

海昏侯,刘贺,是第二任昌邑王。父亲是第一任昌邑王刘髆,刘髆是汉武帝的第五子,由李夫人所生。汉武帝临终嘱托霍光等人辅佐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二十一岁早亡,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在位二十七日就被霍光以昏*无道废为庶人,后立汉武帝的嫡曾孙刘病已为帝,也就是汉宣帝。霍光死后,汉宣帝以谋反罪灭了霍光一族,重新封刘贺为海昏侯。海昏侯刘贺一直被汉宣帝监视,限制自由,最后莫名其妙去世。

从汗血宝马说起,太初元年,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劫财杀使。汉武帝发兵大宛,由于低估大宛,又想给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一个立功封侯的机会,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结果败了。李广利想回来,汉武帝发狠,告诉玉门关:“君有敢入者,辄斩之”。后面又给了六万兵力,并且派了十八万戍卒在酒泉后备。这次兵锋所至,无坚不摧了。李广利终于封了个海西侯。可见,汉武帝为了给李夫人的哥哥封个候,也是下了血本。

汉武帝死后,葬茂陵,最大的主墓是汉武帝的,旁边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当皇后也是死后追封的,可见也是真爱了。而后,因为汉武帝思念李夫人,还有传言东方朔为汉武帝招魂的故事。古代如果功臣爱姬死了,皇帝表示哀痛的方式就是封赏,李夫人去世后,封刘髆为昌邑王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探究的是,刘髆的墓已经被发现,但是墓中的物品并不珍贵,反而海昏侯刘贺的墓简直富可敌国。一种合理的解释:刘髆死时,打算把所有财产留给刘贺。

汉武帝后期,巫蛊之乱。汉武帝嫡长子刘据被江充之徒迫害致死,刘据的长子刘进也在此事遇害,刘进死前有个儿子叫刘病已,刘病已就是后面的汉宣帝。刘据的母亲是卫子夫,卫子夫有个弟弟叫卫青,卫子夫有个姐姐生了个儿子叫霍去病,后来的托孤权臣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异母兄弟。

汉昭帝是公元前九四年生的,出生的时候因为钩弋夫人怀胎十四月,和尧母的故事一致,所以命名钩弋宫为尧母宫,须知这时候太子刘据已经当了十几年太子了。这里其实就是巫蛊之乱的原因之一。在汉武帝临终前,孝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太子刘弗陵即位,刘弗陵此时八岁。汉武帝死前托孤,安排了一个领导班子:上官桀,桑弘羊,霍光。汉武帝死后,霍光把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女儿五岁的时候上官安就想让女儿进宫,霍光没同意,结果安还是通过长公主的关系让女儿成了倢伃(妃嫔的一种),从此上官桀和霍光开始交恶。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刘弗陵十一岁。

史料记载,上官桀自从和长公主结盟后越来越放肆,肆意求封,而桑弘羊也讨厌霍光凡事不通融。最后上官桀和长公主合谋毒杀霍光废刘弗陵而请燕王刘旦为帝,上官安又谋划事成之后再杀燕王旦拥立自己的父亲上官桀。这一把复杂的权谋最终泄露了,燕王旦自杀,上官桀灭族,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霍光外孙,故得不废。从此皇后成了霍光手里最好的一张牌。桑弘羊也被牵连,连儿子都没逃过一劫。至此,霍光大权独揽成为最大的boss。

元平元年四月癸未(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崩,年仅二十一岁。这时候皇后十四岁,黄帝内经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显然生理条件都不允许皇后这么早生育,而霍光在朝甚至限制皇帝和其他妃子的接触,直接导致了汉昭帝无后。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名义上是皇后同意,大臣拥戴。

霍光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在汉武帝托孤的描述中,史书都有记载,霍光多年从政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更加变态的是,有人观察霍光每次入宫每一步踩在哪个位置都是固定的,这个人简直就是像程序一样精确。史书记载,昌邑王刘贺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武帝之丧,贺游猎不止。如果记载属实,说明刘贺不足以作为一个好皇帝,可偏偏谨慎了一辈子的霍光就选了他,为什么?显然当时汉武帝还有儿子在世,就是广陵王胥。但是这是个老政治家,在封地多年,种种理由都让霍光不希望选刘胥。这时候知心的下属上书说只要合适,废长立少是合理的,霍光当然同意。选一个浪荡子弟当皇帝,肯定比选一个老政治家划算。更有意思的是,昌邑王刘贺入宫当皇帝,作为托孤重臣的霍光竟然没有帮他办完手续,以至于后面废皇帝的时候理由是刘贺没亲自到祖庙拜见,手续没办完不予承认。到祖庙向祖宗告明身份就是登基最重要的流程,可是满朝大臣都忘了,昌邑王带来的两百多个臣子也装聋作哑吗?最有可能的是霍光以某种理由阻止了。

霍光是大司马,霍光要废掉刘贺的时候,先找了丞相杨敞,杨敞的夫人是世家鼻祖司马迁的女儿,她偷偷告诉杨敞,不答应的话我们全家就没活路了。果然是历史读多了脑子好。霍光联合田千秋,杨敞等人,推出年龄比刘贺还要小的太后出来说话,顺顺利利就把昌邑王给废了。

废掉刘贺的理由,首先是服丧无悲哀之心,还动荤色。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服丧尽哀都是必须的,斋戒可能现在不那么严苛了,但是居丧不能行房事即使现代社会这个是很重要的。话说回来,服丧不尽哀这个是发生在即位之前的,那时候都发现了为什么还让他当皇帝?武帝丧时不尽哀,这个就更久了,霍光完全是知道的。常私买鸡豚以食,买鸡肉猪肉这等琐事也写在废皇帝的诏书里,不免要怀疑是否是凑字数。发玺不封,玉玺用完不封存,曰为不敬业,此处也是小题大做了。和昌邑过来的官奴天天玩,导致礼乐混乱,这个确实有些严重。

与孝昭皇帝宫人*乱,这个事情就大了,乱法纪,乱人伦,好吧,那就废掉。可以看到废刘贺主要的理由是居丧不哀伤不尽礼节,还有*乱先帝后宫,但是,抓贼抓脏,抓奸抓床,你倒是有证据吗?史书没找到。最大的一个理由竟然是祖宗庙祠未举,也就是手续没办完,如前所言,不一定就是昌邑王的过错。细想,这篇指责,确实笔力深厚,但是落到实处竟然毫无证据支持,不可不谓文人刀笔也。

后世史学家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昌邑王在谋划铲除霍光势力。昌邑王在京城的浪荡本是麻痹霍光,却被霍光将错就错地扣上屎盆子。假如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昌邑王到底干了什么?昌邑王以整天和昌邑故人玩乐为由,胡乱封赏,资治通鉴记载,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需要注意的是,此时霍光家族把持着朝廷大部分的重要职位,如何偷偷把这些人换掉确实是个难事。以玩乐为由,随便封赏确实是一个麻痹霍光的办法。

但是,在昌邑王动了长乐宫卫尉的时候,boom,霍光直接把他废了。长乐宫何许地方?长乐宫是太后的寝宫,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前面提过的五岁入宫的倢伃。 太后虽然年少,但拥有废立所有人的权利,后面也是太后一句话就把昌邑王废了。在昌邑王被废的时,他说了一句话:“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这分明是痛骂群臣都投靠霍光,为求自保全部不说话。还有,如果昌邑王是昏庸浪荡的人,龚遂多次进谏,昌邑王不听,但是赏了牛肉五百斤,酒五石,脯五束,这里可以理解为暗示龚遂: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你别影响我布局。可是,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

昌邑王被废后,在汉宣帝即位,在汉宣帝铲除霍光势力后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豫章郡,也就是现在的南昌。汉宣帝对刘贺的态度真的就是同情吗?其实是忌惮。从法理上说,刘贺完全可以再当一回皇帝,这也是汉宣帝没有全面否定霍光的原因。全面否定霍光,那就说明刘贺是被冤枉的,那汉宣帝就该把御座还给刘贺。况且,霍光在位期间把天下治理的也还不错,政策宽松,群众对霍光是由好感的。所以,汉宣帝把刘贺封到贫瘠而潮湿的豫章郡,并派山阳太守张敞监督。

按照汉书记载,宣帝示意张敞监视甚至囚禁刘贺。人青黑色,青黑为痛,这里暗示刘贺有疾病,然后又说“疾痿,行步不便”,就是半瘫。张敞是个聪明人,此处明白宣帝的意思,也同情刘贺,所以通过一番言语来消除宣帝对刘贺的戒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了枭,也就是猫头鹰,在古代是不详的征兆。而考古学家在刘贺的棺椁中发现的私印,上面雕刻的就是一只枭。枭,古人认为是猛禽,不孝鸟。至此,我认为刘贺其实心里藏着至孝,只是迫于形势要装成不孝,他以私印的形式自嘲自己,自我惩罚。

这里说的很有意思,孙万世问刘贺当时为什么不守在宫里把霍光砍了,刘贺竟然承认自己没把握好。这话传到宣帝耳朵里,自然厌恶。四千户的封邑被削掉了三千户。事实上,汉宣帝一直都对刘贺很是忌惮,只是没有合理的借口解决他。把他封到遥远而贫瘠、湿热的豫章,然后再三派人监督,试探,都是证据。须知,刘贺一直都是被监禁的,府中所有人的进出都被严格限制,而这时候孙万世来,肯定就是皇帝的人了。

2011年海昏侯墓被发现。由于豫章郡在历史上经历过洪水和地震,刘贺的尸体在酸性地下水中严重腐蚀,只剩下牙齿和几块及其小的骨头。有意思的是,在胃和小肠的位置发现了大量香瓜子。这说明刘贺死前四到六个小时内吃过香瓜,而在几十公里外的靖安县,另一座东周集体墓穴里,有47具棺木,死者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妙龄女子,胃中也发现了香瓜子,专家研判她们是吃了有毒的香瓜子而同时死亡的。当然,官方海昏侯纪录片最后很是牵强的把海昏侯定性为体弱多病吃了湿寒的香瓜诱发各种疾病,但是我认为这个理由不充分。从政治角度思考,宣帝这时候对刘贺是应该是动了杀心。而更让人怀疑的是,刘贺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去世。

在我看来,就算刘贺是因为香瓜诱发疾病去世,也是宣帝把他封到潮湿蛮荒的豫章郡时就想好的,刘贺的余生都是被诅咒的。所以他的死去分析到底是被宣帝直接杀死还是间接杀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刘贺是悲哀的,他的一生充满突然。突然被立为皇帝,突然被废,突然被封为海昏侯,突然被削邑,最后突然死去。从他被废那天,他的政治就已经毁了,可他后期不断上书宣帝请求入朝,生前铸造了大量的酎金,即使在陵墓里都留着上奏的竹简,可谓痴心。时光回转,刘贺刚刚接到诏令入京,他少年轻狂,一路飞扬。到京之后面对霍光,他知道自己不能正面抗衡霍光,把自己伪装为浪荡子弟,不孝,昏庸,可他却在一步步谋划自己的权力。成功需要很多偶然,而他的失败只是他政治能力不足的必然。他败了,后来者汉宣帝的帝王术显然比他强不是一个等级。面对汉宣帝,他竟然幻想自己能重新获得自由,重新得到政治权利。我分明看到一个政治失败者,失去了一切却仍然希望抓住一丝希望。可悲可叹!

后记:

上次写马嵬坡事变写了三天,佩服且后怕。历史文章不好写,大量的史料考证足以消耗精力,且历史任人打扮,难以有确定的结论。在提笔之前,需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边界,要说清楚的东西。海昏侯的一生需要讨论,海昏侯的历史背景,包括霍光,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病己,还有很多的重要人物都需要讨论到,一开始我就画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希望全部讲清楚。可,历史一铺陈出去,只会越来越多,无法收拾!最终写得比较克制,也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可能更多的是一篇我对海昏侯的同情文。历史上有很多被认为是昏庸的帝王,我不认为他们就如史书表面所写,比如我喜欢的李煜,还有那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假如刘禅不说乐不思蜀,只消一句发自肺腑的咒骂,当场就可以见阎罗。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是失败者同样有他们的努力,同样改变了历史,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我们同情和学习。后人看历史,应当客观,怀敬意!

关于“海昏侯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sybcw.cn//zhishi/1316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